走出山门天地宽
此次到浙江、广东等沿海省市采访,利川市在外面的一批成功人士,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多年的打拼,有的从捡垃圾开始,如今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万的公司经理;有的从给别人打工起步,如今已摇身成为千万富翁;有的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开始勤奋学习,如今已成为技术方面的权威……
从他们的身上,记者看到了一种精神:就是一种奋力拼搏的精神。他们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能够不畏艰辛与困难,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奋力打拼,终于在外面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我们土家山寨的骄傲。
从打工仔到千万富翁
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扬明精密塑料五金电子有限公司的招牌显得格外醒目。走进公司,车间里机声隆隆,几百名员工在工作台上紧张忙碌,一派繁忙的景象,也足以证实公司的兴旺与发达。
掌管这家大公司的老板,就是从利川市走出去的一名打工仔,他叫覃太明。别看他年龄不大,才30多岁,可他的资产已经达到了几千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老板。
覃太明家住利川市汪营镇齐岳桥村,1987年从恩施州工校棉纺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州绵纺厂工作。在工厂里,他作过仓管员、纺纱分厂副厂长等。1993年从工厂下岗后,他就大起胆子跑到了广东深圳一家台资企业打工。1995年,他又来到浙江省一私人企业做五金零件推销,开始涉足五金行业。
1996年开始,覃太明又做起电子连接器生意。经过多年在生意场上的摸爬滚打,他的经营意识越来越强,做生意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并且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2000年,覃太明终于成立了东莞市扬明精密塑料五金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业、全方位的连接器设计、生产制造厂商,可提供 300多种高质量的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话机、视频卡、声卡、网卡、集线器、MP3播放器、通信设备、数码相机、数码电视机、移动电话等方面,主要向华东、华南、香港及台湾省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事业有成的覃太明,如今可算得上是一个大富翁了,他每年的销售收入都是好几千万,利润也是千把万。致富后的他却没有忘记家乡父老,2004年,他瞄准了利川丰富的药材资源,把在外面赚到的钱拿到家乡投资搞建设,在该市建成了扬明药业有限公司。
从初中生到技术权威
如今在广东增城,你只要在印染行业提及阎雄鹰这个人,可以说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这位响当当的人物,也是当年从利川市走出去的一位打工仔。
阎雄鹰是该市谋道镇人,老家所在地非常贫穷,看到家乡没有多少致富希望,他初中毕业后就毅然走出家门,在广东省增城颖海染厂有限公司打工,开始学习起印染技术。
由于阎雄鹰没有文凭,老板也不是很看重他,只能在公司里做一些体力活,每个月的收入也相当的低。在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后悔当初在学校里没有勤奋学习,真的是吃了没知识的亏。
从此以后,阎雄鹰开始发奋学习,他买回大量的学习资料,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有不懂的地方,就谦虚地问身边的同事。他还经常抽出空闲时间,到所在城市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从各个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阎雄鹰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虚心向身边的师傅们讨教印染技术。他身上随时揣得有一个笔记本,有不懂的地方就做个记号,技术难题解决了,也要把这些相关技术记下来。
由于阎雄鹰的虚心好学,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成为了公司里的技术骨干,老板也开始慢慢地注意起他来。后来,他凭着过硬的技术终于被老板选中,升任他为公司的经理助理。
如今,阎雄鹰已经成为该公司在增城的总负责人,年薪已接近80万。在当地,他成为了印染行业的技术权威,被誉为大山里走出去的“农民专家”。
捡垃圾捡出的企业老板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新世纪广场,属于绍兴县的繁华地区。2005年3月份,从利川走出去的一名打工仔,在该广场开办起了自己的公司——绍兴县加易缝纫设备有限公司。他就是陈光文,一个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小伙子。
陈光文家住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山村,属该市最边远最贫穷的地方。初中一毕业,他就只身一人来到沿海地区,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初来乍到,他因为文化水平太低,找一份工作实在太难,就靠着到一些工地上捡垃圾为生,足足捡了11个月的垃圾。
后来,陈光文凭着各种关系,在附近找到了一个缝纫机修理师傅,跟着他学起手艺。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缝纫机的修理技术,并且比较顺利地进了嘉兴丝绸二厂,成为了一名技术工人。
由于陈光文的聪明和勤奋,深得领导的信任,还派他到台湾和韩国参加缝纫机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到2004年,他的年薪就涨到了15万,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白领阶层。
再后来,陈光文就想到不能长期给别人打工,要自己当老板。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他东借西筹了几百万元,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仅2005年就实现销售收入6100多万元,实现利润300多万元。
如今,陈光文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经营着国际上六大知名品牌缝纫机,有6个国家的商家厂家与他有生意往来。在他手下,已经有近20名工人。他目前也正在攻读工商管理学位。
谈及成功秘诀,陈光文深有感触地说:“人一辈子不能只凭体力赚钱,而要用脑力去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