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潜在厂商进入这一市场,从而引发了市场产能的大幅度扩大。手机市场产能已经超过国内需求的1.5倍,彩电也超过国内需求的1倍,虽然国内厂商通过出口消化了一部分产能,但从根本上来讲,没有改变供给过剩的格局。
从用户需求增长来看,新增用户主要还是来自一二级城市,大量的乡镇、农村市场没有真正启动。二元化的社会结构限制了消费电子的增长空间。
|
相关资讯 |
·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7月青岛举行 ·2005年最具增长潜力的消费电子产品 ·消费电子市场推动硬盘出货量大增 ·消费电子设计 创造更高利润率
| | |
三、利润与收入的矛盾
供给过剩的直接后果就是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从2003年到2004年,消费电子的市场平均价格下降了15.7%,而钢铁、电力、煤炭等价格却在不断攀升,从而造成众多消费电子厂商“叫好不叫座”、“赔本赚吆喝”,甚至在社会各界纷纷看好市场前景的时候悄然退出。
四、高产量与低技术的矛盾
目前中国已经树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消费电子产品中空调产量占世界32%,彩电占23%,冰箱产量占20%,洗衣机产量占世界26%,手机占35%。但在产量居世界前列的同时,技术的缺失却使国内厂商陷入发展的瓶颈。从事廉价的产品生产,而将利润让给了上游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
未来消费电子市场发展特点和趋势
未来五年消费电子市场将保持10.9%的复合增长率,到200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14.9亿元。其中数码产品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5%,仍然是消费电子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同时智能手机、汽车电子、数字电视等产品也迅速走向成熟,成为消费电子市场新的增长点。
据调查显示,市场进入后成长期,市场洗牌规模和范围扩大。消费电子市场目前正处于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虽然市场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但增长有放缓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市场竞争将更加残酷,市场需求的相对饱和将迫使厂商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来保持市场份额。
可以预见的是市场洗牌的规模和范围都将扩大,从中小厂商向大厂商扩展,从被动退出向主动退出扩展。但与此同时,厂商的横向和纵向联合也将更加紧密,TCL、波导、联想等厂商都已经开始走出去,通过合作、兼并等方式获取核心技术、扩展海外市场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