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日前美国商务部宣布将中国华为及其70家关联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禁止华为从美国企业购买技术或配件。华为海思总裁发表内部信称,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和连续供应。
换言之,即面对美国的“封杀”,华为早有准备。据去年底华为公布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美国企业占比最高,达到33家。但需求最大并非必须,早在今年2月华为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华为CEO就曾明确表示,虽然在大规模使用美国器件,但在业务连续性上,可以做到不依赖。为何华为会有如此底气?
据编者了解,华为的一台旗舰手机中,核心器件目前多数为美日韩掌握。美国主要控制射频前端相关的技术和元器件,也就是说,目前华为供应链的大部分仍然是被国外大厂所把控,主要的元器件确实有供应链上的依赖性,而国内的手机元器件也很难进入主要国产手机厂商的供应链当中。
不过,值得骄傲的是,华为在主芯片SoC方面,经历了近十年的自主研发投入,已具备自主话语权,华为中高端手机在SoC主芯片层面可以排除供应风险,在这个领域的底气还是相当足的。随着海思麒麟处理器的崛起,联发科甚至高通的市占将逐步受到挤压,去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核心芯片国产化率已经提升到23.6%,进步明显。
除此之外,华为其实早就意识到“断供”这个威胁,并且做了多年的准备工作。经历了去年中兴禁运事件后,国内手机厂商受到教训,或多或少都会发展相应的“备胎计划”,而华为进行国产化和自主化的速度和质量为最佳代表,除了SoC的自主化外,包括自行研发电源管理、Wi-Fi、协处理器等芯片,目前也能看到这些芯片出现在华为的手机产品当中。
以华为最新的旗舰P30为例,除了麒麟980的SoC外,内部多款主芯片其实也为海思所研发,包括音频解码、电源管理、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收发器、蓝牙/GPS等。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如今海思的这些芯片已经可以用到成熟的产品当中。虽然自研芯片对于手机厂商是一种趋势,不过海思自研芯片占比华为P30的程度,是其他友商短期内难以达到的。除此之外,当中有多少从未应用和曝光的“备胎芯片”就可想而知了,华为居安思危的程度超乎人们想象。据了解,从华为去年的布局情况来看,即便面对部分美国外没有任何“备胎”的关键配件,其也提前做了库存准备的工作,足以让它能撑过未来一年的时间,为日后中美深入谈判赢得缓冲期。
话说回来,从客观积极意义上看,编者认为此次冲击无疑激活了亚洲和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对于海思的纵深发展来说也是一次机会。毕竟,所有成熟量产的芯片,都是要经过广泛客户的“千锤百炼”方可打磨出来,否则产品难以成材,永远只能当个“备胎”。海思此次启动“备胎计划”,将所有芯片当主角,让它们在残酷的外部竞争中去经受考验,编者认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效。
这样一来,美国的封杀无疑能够逼迫华为自主芯片更加努力上进。毕竟海思芯片在华为业务营收占比上并不算高,在美国禁售的压力下,即使仅为满足自身业务和设备的需求,华为都必须大力发展芯片业务,过去很多备而不用的芯片自然得到“转正”,海思也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