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对中兴实行出口限制事件已经过去一周,回过头来再看这次事件,虽然以美国解除中兴通讯及其子公司中兴康讯的对美出口限制措施而告终,看似中国企业胜了,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实则,不仅是中国企业败了,而且是中国制造业“败”了。本次事件背后所凸显出的中国芯片自主化的欠缺。
集成电路作为制造产业,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一环,关乎我国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国无“芯”,中国难“兴”。
据赛迪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同比下滑0.2%。但就中国市场来看,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仍创记录地达到11024亿元,同比增长6.1%,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仍能保持增长的区域市场。
遗憾的是,中国集成电路的市场规模虽然一直在扩大,但我国集成电路自给率偏低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3139.96亿块,同比增长10%,进口金额2307亿美元,同比增长6%。出口集成电路1827.66亿块,同比增长19.1%,出口金额6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9%,2015年进出口逆差1613.9亿美元。我国集成电路自主化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还是以中兴为例,仅在芯片领域,中兴就有十多家供应商,其中不乏一些美国大厂从下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个人消费业务领域,还是运营商和企业服务领域,几乎都可以看见国外芯片商的身影,中国厂商少之又少,内陆厂商更加不用说。作为中国大企的中兴,在芯片、存储器等关键产品上大多依赖美国,假如美国至今仍未解除对中兴的出口限制,对中兴来说将是一大“灾难”。然而这一现象并非个案,而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芯片进口分类及主要供应商来看,无论是在存储器、模拟芯片、移动处理器还是计算机CPU、MEMS、DSP、MCU等方面,均有国外企业渗入。无源之水,最终会变成死水。元器件作为制造业的上游,一旦上游被堵,核心元器件无法得到及时供应,拥有再多的终端市场也是枉然。
据芯谋研究数据,从我国对进口芯片依赖的具体分类来看,2015年我国对储存器需求最大,达362亿,在数量最多的存储器芯片中,全是国外厂商;其次是模拟芯片和处理器,芯片数量最多的模拟芯片多是TI、ADI和英飞凌等。
为什么华为一定要研发自己的海思芯片,不愿受制于人。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实现芯片自主化,亦是不能受制于人。提高芯片自给率已经不是一个企业的个人问题,而应该被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
无“芯”难“兴”,中国集成电路自主化道路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