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IC库存
IC展台
电子资讯
技术资料
PDF文档
我的博客
IC72论坛
ic72 logo
搜索关键字: 所有资讯 行业动态 市场趋势 政策法规 新品发布 技术资讯 价格快报 展会资讯
  •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 新闻中心 > 时事热评 > 正文
  • RSS
  • 薄膜光伏电池将迎新商机?
    http://www.ic72.com 发布时间:2014/1/23 14:00:43


        中国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正经受着欧美持续不断的“双反”。2013年最后一天,德国Solarworld美国子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和美国商务部申请对中国大陆与台湾太阳能业者的“新双反”提案,力促弥补对中国大陆双反税率31%漏洞,并要求对台湾制造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加税。2014年1月21日,将就此在美国召开调查委员会议。而这距离中国和欧盟达成价格承诺不过半年。

        而没有遭受到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在国家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推动下,似乎迎来了机遇。尽管如此,中国薄膜光伏产业联盟名誉主席、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表示,“从事这个行业的不能总是指望国家政策”,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解决。

        薄膜技术的机遇

        “从长远来看,薄膜太阳能技术将逐渐替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这是太阳能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1月13日全联新能源商会中国薄膜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常务副院长庄大明表示。他是从事光伏材料与功能薄膜研究的。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太阳能建筑研究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委会仲继寿也表示,光伏建筑选择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基于电池发展技术、转化效率、性能、制造成本、现实产业化前景等综合考虑的结果。

        所谓光伏建筑,是指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全国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微电网示范项目——吐鲁番新能源微电网项目的一期在293栋楼屋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总装机容量13.4兆瓦,发电直接供给楼内的住户,微电网系统根据各家各户用电情况互相调节电量。

        仲继寿介绍,该项目采用光伏发电驱动楼宇内的排风系统,实现将光伏幕墙与建筑外墙之间及室内的热气由下而上地有效排走,降低外墙和室内温度及冷负荷,且驱动的空气流速彼岸花将自动跟踪入社太阳辐射的彼岸花,从而更有效的提高热利用效率,减少空调能耗。

        2013年8月24日,在该示范项目测试显示,有光伏幕墙的温度比其他外墙的温度低了约2到15度左右。仲继寿称,这个结果相当不错。

        庄大明称,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单位重量里发电量最大的电池。而这对于在屋顶建分布式光伏电站非常有利。“晶体硅电池的污染还大一些,这也是薄膜电池的优势。”

        市场化主导

        张国宝表示,太阳能产业发展根本还是要靠市场,要加大科研创新、做大规模、降低成本,让电网企业心甘情愿来买。

        “现在光伏产业都是靠政策支持,国家给600亿元的支持规模,企业就做600亿的规模。”张国宝表示,虽然现在行政审批权下放了,但是企业和我表示还是要审查,其实是地方政府要限制规模,因为没那么多钱支持。

        张国宝表示,现在一些电网企业认为光伏发电入网成本高、不稳定、难调解因而不便购买,如果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将成本降低,“电网企业会心甘情愿来买的。”

        仲继寿也表示,光伏建筑也应该用市场化运行机制来推动,需要明确节能主体和利益主体。“任何依赖政府补贴的完整市场都是不存在的。”

        王文静表示,薄膜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并且80年代末,薄膜电池比例占到了30%。但是由于两者技术路线不同,各自的技术发展情况不同,导致后来出现了各自比例的变化。

        “晶体硅制造简单、可靠性强,非晶硅便宜。两者目前的转化率都高于薄膜电池。”王文静表示,晶体硅的产业链长,但是产业模式变化不大,投资的回报是可以预期的,而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链短,生产设备昂贵、升级也很昂贵,很难进行设备改进提高效率、技术服务费非常高。但是在能耗和成本方面,薄膜电池非常有潜力。
     


    www.ic72.com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 行业动态
  • 市场趋势
  • 政策法规
  • 新品发布
  • Baidu

    IC快速检索: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
    COPYRIGHT:(1998-2010) IC72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客户服务:service@IC72.com 库存上载:IC72@IC72.com
    (北京)联系方式: 在线QQ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10-82614113 传真:010-82614123
    京ICP备06008810号-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10 号 企业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