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IC库存
IC展台
电子资讯
技术资料
PDF文档
我的博客
IC72论坛
ic72 logo
搜索关键字: 所有资讯 行业动态 市场趋势 政策法规 新品发布 技术资讯 价格快报 展会资讯
  •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 新闻中心 > 市场趋势 > 正文
  • RSS
  • 首吞日家电巨头 海尔接盘三洋白电
    http://www.ic72.com 发布时间:2011/7/29 11:04:05

        在TCL重组法国汤姆逊数年后,中国家电企业又一次海外大收购正在开启。

        伴随着松下电器收购三洋电机后对相关业务的重组,2010年相继转让了物流、半导体业务后,三洋电机旗下白电业务也成为松下“清理”的对象,接盘方是来自中国的家电巨头海尔集团。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首次并购日本家电制造巨头的主营业务。

        与TCL收购汤姆逊被中国家电行业公认为失败案例相比,海尔集团的此次收购,被普遍视作合理的国际化布局。

        海尔接盘三洋白电

        据日本媒体报道,海尔集团将收购日本松下旗下三洋电器白色家电。三洋把在日本和东南亚的洗衣机、电冰箱近10家关联企业的全部股份及近700亿日元的白色家电业务,以约100亿日元的价格销售给海尔,旗下2000多名员工也将转入海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海尔集团,对方对收购一事进行了确认。

        据了解,海尔集团和三洋电机昨日(7月28日)在青岛已就海尔意向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业务签署了备忘录。

        海尔集团提供的材料显示,除了在上述区域的三洋电机洗衣机、冰箱的研发、制造以及所收购公司家用电器的销售和服务业务外,包括三洋洗衣机品牌AQUA以及相关品牌也在此次收购之列。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副社长本间充昨日表示,通过向海尔集团转让三洋电机的洗衣机和家用冰箱业务,三洋电机为此次转让涉及的员工提供了保障他们就业的机会,并使三洋电机的业务得以继续发展。

        不过,日本媒体所报道的收购金额未得到海尔集团的确认。

        由于昨日只是签署备忘录,海尔集团表示,今后双方将进一步协商,相关合作内容有可能发生变化。据了解,收购双方预计在今年9月底签署正式协议。

        海尔会否重蹈TCL覆辙

        这次被日本媒体称为 “历史上首次中国企业并购日本家电巨头主力事业”的收购背后,是海尔对国际市场份额扩大的渴求。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电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三洋分别占比12.6%、4.4%,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七;洗衣机市场份额中,两者分别占比9.2%、5.5%,排名分别为第二、第六。此外,三洋在日本洗衣机市场、越南冰箱市场所占份额分别为15%、30%。

        毋庸置疑,收购之后的国际化效应、规模效应会放大。海尔集团副总裁杜镜国表示,此次收购是海尔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步,将为海尔实现未来可持续成长奠定基础。

        产业经济评论家洪仕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总结了当年“TCL之殇”的主要原因。一是舍近求远,二是文化差异,三是大包大揽,“最后解聘员工都耗费了不少费用”。

        在他看来,海尔在此次收购中采取了就近策略。与欧美市场不同,日本、东南亚市场与中国市场有着距离近、消费习惯和销售结构相似等特点,文化背景也类似。据了解,从1996年开始,海尔就已经在东南亚部分国家建立了海外生产厂。收购三洋的技术,也有利于海尔应对国内的市场竞争。

        此外,与当年海尔进入美国、在高端市场打造品牌形象不同,此次并购似乎更务实。洪仕斌认为,无论从物流链还是产业链,此次收购的销售作用都大于品牌作用,是海尔真正迈向国际化的销售策略。这也是中国家电业国际化战略回归市场竞争的本位,从最初的产品出国,到品牌出国,最终是销售出国,构建了“产品+品牌+营销”多轮驱动体系。

        另外,根据约定,此次收购完成后,海尔在日本市场将实现“Haier”和“AQUA”双品牌运营;在东南亚,海尔在运营 “Haier”品牌的同时,将在指定期间内同步运营“SANYO”品牌。

     


    www.ic72.com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 行业动态
  • 市场趋势
  • 政策法规
  • 新品发布
  • Baidu

    IC快速检索: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
    COPYRIGHT:(1998-2010) IC72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客户服务:service@IC72.com 库存上载:IC72@IC72.com
    (北京)联系方式: 在线QQ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10-82614113 传真:010-82614123
    京ICP备06008810号-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10 号 企业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