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智能终端在市场上风起云涌,混战连连,新品迭出。而相应引出的移动互联网,却每每掉链子,有人说,当前最火的3G不给力。但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使得农村和城市都在呼唤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可移动互联网究竟该指望谁......
移动支付出头 市场增速迅猛
最新研究数据表明,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去年移动金融业务激增,手机银行基础设施更是驱动着该业务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急速上升。
在中国去年一年,移动银行用户数平均增长超过一倍。中国拥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可见利润及成熟的移动金融基础设施等条件,来推动本土乃至全球的移动支付业务增长。中国主要的金融业务包括,各种账单(占25%),取款(占15%),工资领取(占15%)。其中,52%的消费者使用手机钱包业务,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移动支付提供了一种便利,主要是电脑上网体验的一种延伸,让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时也能同样享受在线服务。研究显示,银行、零售、移动业务提供商拥有大量机会为现有及潜在客户开发支付业务。
3G外表华丽 体系欠完整
今年的世界电信日主题“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很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但是需要与创新与服务观点的转变结合起来,如果只是以调节运营商收入为出发点的话,那么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在建设3G时,运营商表演很多,但却没有完整的体系和实用服务拿出来。 这需要运营商提升,运营商要保证多种系统能够兼容,第二个要使接入方便,选择确保接入安全的类型。家用无线端口,经常有人发现密码被破,或者收发的信息被窃取。无线上网在达到一定覆盖度、接入方便的情况下要着重考虑安全。运营商要对接入有科学的评估,不能太过注重自身收益等因素。
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很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现在城市的电信业务几近饱和。但如果只是以调节运营商收入方向为出发点的话,那么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首先,在农村发展移动互联网需要考虑到城市与农村贸易、旅游的沟通,通过这种互动就能得到很好的电信服务效果;其次,在农村最好进行试点,因为只有做好试点工作,农民看到了实际效果,才会更快、更好的使用新业务。
信息化不能停留在技术的信息化,首先看实施的出发点和基础设施支撑的水平。有的业务就算做了布局安排,但是没有和市民衔接,系统之间完善衔接也是不行的。建设无线城市,需要注意:第一,要让用户使用方便;第二,要让用户有安全保障。
3G、4G均乏力 还得WiFi支撑
有专家表示,对3G和4G持否定的态度,唯一可能支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大规模应用的只有WiFi,并且电信运营商不遗余力的铺热点也证明了3G、4G已经“没戏”。
从带宽来说,WiFi至少是54M的带宽,但是3G只是按照K来计算带宽,4G也只有几M,这是完全没有办法与WiFi相提并论的。从价格来说,WIFI很便宜,3G、4G的资费与它是没有可比性的,并且WIFI的普及也可以促进电信运营商运营模式的终结。
WiFi网络对用户收费问题,也有专家提出,不收费,无线城市必须全民共建、全民共享观点。
以北京联通为例,现在北京有100多万联通有线宽带的用户,而许多人家里都购买了路由器,设置了WIFI网络。那么北京联通可以统一设置密码,只要是联通宽带用户,就可以互相共用网络。这种方法不需要联通有一分钱投资,不会增加其成本,而且作为用户来说,宽带费已经缴纳,路由器价格也很便宜,不会过多增加用户的支出。至于信息安全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也存在,如果没有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有线互联网也会存在安全问题。只要做好防护工作就行,大家共用路由器,不会造成担忧。
也有专家提出,使用无线网络,收费问题应灵活,实现不同区域、多种服务的无线接入的“免费”、“收费”和“公益”三种服务模式。但无论怎样,都表明WiFi的推广应着重服务,而索费只是其次。只有WiFi大规模应用好了,移动互联网才有进一步扩大的基础。
发展移动互联网 系统规划是关键
无论是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纷争,还是电信运营商3G市场的拼抢,都反映了移动互联网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信息化要有一个体系,专家建议所有政府出资支持的信息服务项目都要分等分级,比如电子地图和移动用户接入,就是第一类;如果系统有对话互动的,作为第二类;如果又没有对话又没有地图,只是网页和服务清单展示,只能是第三类。依照等级评价信息化进程,可以促使政府每年递进支持高等级的信息项目,促使服务从量变到质变。
农村以及城市信息化,不仅要有综合目标,也要有体系规划。要有标准和规范,这是第一步;然后这个东西到底给谁用,他们通过信息服务获得什么收益,这是第二步。要按照整个流程、整个服务链来考虑,中间不能有空挡。不要仅仅局限在网络提速有多快、服务器数量有多少。
应主张加强对“系统谋略”的认识,充分考虑系统和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