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IC库存
IC展台
电子资讯
技术资料
PDF文档
我的博客
IC72论坛
ic72 logo
搜索关键字: 所有资讯 行业动态 市场趋势 政策法规 新品发布 技术资讯 价格快报 展会资讯
  •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 新闻中心 > 厂商动态 > 正文
  • RSS
  • 专家解读华为起诉中兴:核心在于专利交叉许可
    http://www.ic72.com 发布时间:2011/4/29 11:15:18

        华为于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以下简称“中兴”)提起法律诉讼,对于华为的此举,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研究员丁道勤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信设备厂商在LTE的竞争激烈。

        证据充分将获法院支持

        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提起法律诉讼,指控其侵犯了华为的专利权和商标权。对于这场诉讼,华为方面表示,华为在发现中兴数据卡产品非法使用华为注册商标后已发送了停止侵权承诺函,但中兴并未终止侵权行为,为了保护本公司的合法权益,华为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请求法院禁止中兴继续侵犯华为的专利权及商标权。

        对于商标的侵权问题,丁道勤认为,如果华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兴存在侵权行为,且侵权行为明显的情况下,华为起诉中兴是可以获得法院支持的。

        起诉核心在于专利交叉许可

        除了商标权问题,丁道勤认为,华为起诉中兴的核心在于专利的交叉许可问题。

        专利方面,必要专利是衡量一个企业专利拥有数量的重要指标。

        所谓必要专利,是指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考虑到制定标准时的技术现状与经验,在制造、销售或使用符合某些标准的设备或方法时不得不涉及的专利。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LTE必要专利方面,华为的专利份额占7%。中兴在LTE标准必要专利上,已经拥有7%的专利。

        “在LTE专利方面,高通稳居LTE标准专利的第一阵营,而华为、爱立信和中兴处于第二阵营。”丁道勤表示,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显然华为比中兴在LTE的专利要多。

        对于通信设备厂商而言,由于国际标准的普遍采用,任何一家企业不可能只使用自己的技术而不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来完成产品的开发,专利交叉许可成为通信设备领域的普遍规则。

        丁道勤具体解释道,由于高通的LTE专利标准占据优势地位,在专利授权上一般采取双边协议的策略,可以做到“只进不出”。而对于处于第二阵营的华为、爱立信和中兴等企业而言,倾向于采用专利交叉许可的方式。

        华为中兴较力专利份额

        在专利取得上,华为和中兴双方在较力。

        华为的高管曾直言,要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完成专利的全球布局,实现与竞争对手的专利交叉许可。中兴方面也表示,到2012年,中兴希望将其LTE必要专利占总数的比率从目前的7%提升至10%。

        丁道勤认为,面对中兴的专利的前进目标,华为自然也不会等闲视之。

        本月初,爱立信在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对中兴发起了专利侵权的起诉,而在今日,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提起法律诉讼。

        面对爱立信和华为的起诉,中兴的相关人士也表示,将运用法律手段坚决维护自身利益。丁道勤认为,这些处于第二阵营的华为、爱立信和中兴纷纷提起诉讼或者应诉,也表明了现在LTE的专利竞争十分激烈。

        地域起诉关乎市场份额

        爱立信起诉中兴主要在英国、意大利和德国,而在今日,华为对中兴提起法律诉讼集中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这三个国家。

        据了解,爱立信向中兴提起诉讼的英国、意大利、德国恰恰是中兴终端在欧洲销量最大的几个地区。而在LTE方面,中兴在德国和匈牙利和当地的运营商都签署LTE商用试验网建设协议,而在法国,中兴在2010年售出200万部手机,2011年的目标是售出300万部手机。

        丁道勤认为,爱立信和华为在欧洲几个国家对中兴提起诉讼,都是中兴的市场表现比较好的地区,选择这些国家进行诉讼与设备厂商的布局有关。


    www.ic72.com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 行业动态
  • 市场趋势
  • 政策法规
  • 新品发布
  • Baidu

    IC快速检索: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
    COPYRIGHT:(1998-2010) IC72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客户服务:service@IC72.com 库存上载:IC72@IC72.com
    (北京)联系方式: 在线QQ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10-82614113 传真:010-82614123
    京ICP备06008810号-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10 号 企业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