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些分销商在金融危机的震荡中业绩有所下滑,但艾睿电子在中国地区始终保持增长,从2003年到2009年,艾睿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是市场平均增速大约7%的近4倍。高速成长的业绩中除了2005年收购台湾奇普仕外并无大的收购,因此收购外的市场有机成长也是推动艾睿中国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不断创新的运营策略与服务项目更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艾睿电子亚太有限公司总裁余敏宏表示,进入2011年,艾睿将采取一系列新的运营策略,针对应用领域将重点布局五大快速增长市场,分别是手机、照明、TV机顶盒、交通运输类(汽车、高铁、电动车等)、新能源/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智能电网等)。这五大领域是由过去一体化的一线销售团队中抽取出来形成五个完全独立对应用领域丰富的经验团队, 面向客户,而这也是艾睿电子这一巨型“箭”(舰)正在掀起的一场革命性策略变化。以行业应用为导向,将专业的人才集中打造各个领域的专家团队,不是向客户销售产品,而是指导并提供完整技术解决方案,正是艾睿策略转变的核心思维。
分销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供应商的支持,艾睿面向上游供应商的合作也在发生策略变化,即化“整”个市场部为四个“零”分散部分:1,只负责四条策略产品线;2,关注一批核心供应商;3,对接新供应商;4,被动元件供应商。艾睿将继续加强扩展供应商关系,成立不同面向供应商的团队,这些团队由专门的市场营销、FAE、采购货存管理人员组成,以配合不同供应商的运营策略和需求,充份利用资源和避免产品线竞争性,加速业务增长。“未来这些小型团队如同小型赛艇,可以摆脱大规模束缚跑得更快。”余敏宏说。
很多人都认为艾睿所能提供的产品线很多,如同一家超级市场,余敏宏却认为:“超市只是描述艾睿的一部分特征。超市往往是货品摆在货架上任人选择,但艾睿是以超市作为后盾,重点在于能以专家的角色帮助客户解决困难,提供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指导采购选购合适的产品。”除了市场部的FAE,五大高成长垂直应用团队中提供现场工程支持的BDM(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将从市场角度,而非产品线角度出发,向客户提出可供生产的设计方案(Production design)。他表示BDM是艾睿今年的招聘重点方向,从内部角度培养专业才人,而在外部,长期与IDH保持合作的策略还将延续,今年还很可能会采取直接收购IDH或本土技术性分销商的方式补足某个应用领域的技术实力,加强需求创造能力。
从增值服务角度来说,艾睿过去一年在全球进行了近十起并购,并购的目的不是规模数字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吸纳适合的产品线、人才以及服务项目,其中就包括在增值服务领域做得非常有特色的分销商。未来一年,艾睿将会把这些在欧美市场拥有成熟运作经验的服务,包括编程、电源装备、EOL、采购供应链服务四个方向推广到中国大陆市场。“从开始设计方案选型、小批量采购,到批量制造阶段的大批量供货,一直到产品生命周期结束(EOL)的停产元器件供应服务,也无论客户的规模是大、中还是小型,我们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服务。”余敏宏强调说。
缺货的困扰已经成为过去式,去年下半年供货和需求基本稳定。艾睿的库存水平在去年也曾经增加了很多,结合原厂的交货期参数和数十年市场经验,依靠内部强大的IT系统来评估和管理合理的库存量。随着原厂交货期的缩短,艾睿也随之降低库存。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余敏宏认为过去的两年都不能作为电子产业正常周期的参考,但预计2011年将重回周期性规律,明年上半年除了部分热门应用外整体平稳增长,考虑春节因素第一季度弱势,第二季度开始反弹,第三季度需求回升形成高峰,假如准备不够充分缺货情况很可能发生在这一时期。
余敏宏还指出,当前的供应链相比过去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过去很多产品都属于通用件,但是现在越来越少,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商的一种生存选择,如果设计通用产品则很容易被替代,另一大原因在于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集成度很高的平台型产品出现。”他说,“这场由供应商主导的改变正在影响产业链,未来通用件将越来越少,制造商客户被迫按照供应商的交货期来下定单,更换设计的成本更高。而分销商方面也增加了备货和库存管理的难度,以及经营风险。”另一个可以佐证的现象是新成立的分销商更多的选择通用性强的被动元件作为主营业务,相对来说,半导体分销已成为门槛较高的经营方向。
除了上述挑战,艾睿想要延续高速增长而制定的新策略知易行难。“大型分销商就是转身不容易。虽然艾睿有明确的策略方向,但是未来将策略变成非常具体的行动是艾睿当前的最大挑战。”余敏宏说,“艾睿还是很有信心,了解市场、客户、供应商的人才,加上团队的执行力,都是自信的关键。”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中国市场耕耘,艾睿电子相信中国仍然具有快速增长的潜力。余敏宏认为,相比北美成熟到2A占据80%以上份额的市场格局,中国的分销行业还是处于百花齐放的“战国”时期,尽管大型分销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没有到短兵相接的程度,但是现在的平台布局与建设将为下一步“三国”时期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