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为人生四大喜事。恰巧国庆“十一”长假,身边的三位好友不约而同地在西藏某个旅游景点不期相遇。虽然对他们来说还谈不到“他乡遇故知”的地步,但这种不期相遇的事件给他们各自长假的旅行多少带来了额外的快乐。
三位好友都是多年的驴友,他们每次出发都会事先做很多功课,这其中就包括此次旅行的最佳路线、景点参观之类的事情。在IT人眼里,这算是属于IT“最佳实践”的范畴了。
在一个固定的长假,同样的旅行方向,再加上“最佳实践方法”的同质化,无疑为他们这次在西藏的偶遇增添了不少必然相见的机会。与此形成呼应,IT作为一个工具似乎正在将这种“最佳实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如何判断北京出租车司机是否有经验,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司机车内是否安装了GPS导航。姑且认为每一台GPS设备,在测算最佳行车路线的时候,它们考虑的参数都大致相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交通高峰期间,通过GPS所规划的畅通路线并不可靠,因为很快就会被蜂拥而至的车辆给堵塞住。
IT原本就是一个工具,但这个工具往往又会被人有意无意地给误读。它并非是“指南针”或是“寻宝图”那类的工具。当IT作为工具被引入到分析决策领域的时候,它顶多承担的是一个“望台”的作用。朝什么方向观察、望之后该做出什么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站在望台上的高管。
如果IT决策系统被错误地高估,那它给企业、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将远大于一个小小的GPS导航所带来的副作用。在欧美地区,就曾经出现过由于众多金融投资机构所采用的分析软件过分集中在某一个厂家身上,而曾引发过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事件。由此可以看出,当一些企业决定要启动决策支持系统、商业智能、商业分析等软件平台时,作为IT的总负责人——CIO,着实要谨小慎微,切莫高估这些名称靓丽的IT工具。
正如你在北京拥堵的道路行驶的时候,你真正需要的不是听到路况的播报,而是期待有一位老司机在身边,告诉你一个真正明确的选择或是建议。CIO恰恰需要与企业其他的C-Level管理者一道,就如何确定每一项业务指标的权重、如何灵活调整分析平台的参考依据,进行深入的探讨。因为这个环节恰恰是在考验企业决策团队对IT分析决策系统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