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工程是为了保证产品在设计、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达到预定的可靠性指标,应该采取的技术及组织管理措施。这是介于技术和管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可靠性作为一门工程学科,它有自己的体系、方法和技术。
1)可靠性管理:完善可靠性组织结构,规划出可靠性组工作的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流程,规范可靠性工作,监督可靠性工作的实施培训可靠性知识,增强质量意识,规避设计风险。
2)可靠性设计:通过设计奠定产品的可靠性基础。研究在设计阶段如何预测和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和隐患。
3)可靠性试验及分析:通过试验测定和验证产品的可靠性,研究在有限的样本、时间和使用费用下,如何获得合理的评定结果,找出薄弱环节,并研究导致薄弱环节的内因和外因,研究导致薄弱环节的机理,找出规律,提出改进措施提出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4)制造阶段的可靠性:研究制造偏差的控制、缺陷的处理和早期故障的排除,保证设计目标的实现。
可靠性设计是保证机械及其零部件满足给定的可靠性指标的一种机械设计方法。包括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预计、分配、技术设计、评定等工作。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给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不但直接反映产品各组成部件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到整个产品质量性能的优劣。
对于一个复杂的产品来说,为了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都是采用提高组成产品的每个零部件的制造精度来达到;这样就使得产品的造价昂贵,有时甚至难以实现(例如对于由几万甚至几十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很复杂的产品)。事实上可靠性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从设计中入手来解决产品的可靠性,以改善对各个零部件可靠度(表示可靠性的概率)的要求。可靠度的分配是可靠性设计的核心。
可靠性设计准则是一种设计规范,从系统可靠性角度出发,设计人员必须遵守的设计要求,是已有的、相似产品的工程经验的总结,并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