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富士康连续发生坠楼事件,昨日,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连夜飞赴深圳,首度开放深圳龙华厂让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在亲自带领包括路透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境内外媒体近300名记者对工厂生产车间、员工宿舍、关爱中心进行了约四个小时的参观后,郭台铭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多次以深鞠躬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员工和家属表示对坠楼事件他“非常抱歉”,并称“富士康希望员工工作得好,生活得好”的初衷不管现在还是今后都不会改变。对此,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决心和信心。
员工表示要珍惜生命
昨日上午9时许,当记者来到富士康位于深圳的总部龙华科技园南门时,只见此时虽然距离媒体参观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门口已聚集了大量手持“长枪短炮”的各地记者,而记者们的到来则吸引了许多刚刚下班的员工站在门口观望。来自江西的小袁告诉记者,他今年3月才到富士康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累,但环境还可以,收入也能拿到一个月一千六七百元左右,“我现在基本上是每周‘六休一’,下了早班大概八九点就回屋睡觉,下午三四点起床,看看书、听听音乐、还可以到游泳池游泳。”小袁说:“不管怎么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会很珍惜。”
据其他员工介绍,他们现在不仅可以通过集团的投诉中心热线15000、工会维权热线81111及总裁信箱、员工意见箱、工会信箱等反映问题,而且,身边的同事在工作、生活、学习、情感、家庭、身体等方面遇到烦恼、挫折、委屈、困窘,还可以求助或通报集团公司的“员工关爱中心”热线78585。
专业医师坐镇关爱中心
上午11时许,记者走进了一直以来笼罩着“神秘”面纱的富士康车间,穿着清一色白色工装的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地工作着,而与一般的现代化工厂相比,这里的面积和工人人数则明显多了许多。据来自台湾的一刘姓管理人员介绍,他们这个车间主要从事主板制造,在9000平方米的操作面上有1000-1500名工人,“现在我们每天都开会,也鼓励员工通过信箱和电话进行倾诉和沟通,效果还是不错的,之前的事情对大家并没有大的影响。”“我觉得这里不错,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有人与我们谈心。”在富士康工作2年的小谭今年22岁,看得出来,他对富士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比较适应,“我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差不多1500元。”对这一收入,小谭也很满意。
紧接着,在先后参观了员工宿舍及提供给员工的游泳池等设施后,记者来到了5月6日才刚刚投入使用的富士康员工关爱中心,大厅里坐满了前来咨询的工人,“我们这里分为行政组和关爱组,行政组主要是解决一些员工在工作层面的问题,关爱组则主要解决一些员工遇到的私人问题。”据接待人员小罗介绍,他们都接受过心理培训师的专业培训,如果发现有员工存在心理问题,就会把他们请到后面的辅导室,由专门的心理医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谈话,随后根据他们的情况给出“预警等级”。“这些资料和进程将全部被记录到关爱中心的网络系统中,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及时地采取措施以解决问题。”小罗说,中心使用不到一个月,已经接待了上百人次。
宣布收回“不自杀协议”
“在此我以非常诚挚、慎重的态度向社会大众、员工及家属致以最高的歉意。”在参观行程的最后一站——第三届海峡两岸心理暨社会学专家团调研座谈会,一路上不断被媒体包围的郭台铭主动走上讲台,深深地鞠了一躬,他说,“尽管我们在一年多前,就开始认识到员工心理辅导、公司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在今年2月专门邀请中科院专家给我们做员工心理调查,但令人痛心和抱歉的是,我们仍然没有办法防止这些事件的发生。”他用懊恼的语气说,之前,尽管他与一些高管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但不幸的是,60个小时后,悲剧再次发生了。
“我们有坚强的信念让富士康员工在公司工作得好,生活得好。”郭台铭表示,虽然从逻辑上,从科学的角度上说历史会不会重演,他是“没有把握的”,但从企业的角度,他们必须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对于可以做或者能做到的,我们绝不迟疑。”
他强调,公司将不计代价地在容易发生坠楼的场所搭建150万平方米的“爱心网”,若发现有员工在这些场所逗留徘徊将劝其下楼;同时,公司还将聘请70位专门防止自杀倾向的专业医生,以及培训1000位心理辅导师“上岗”,成立50人一组的相亲相爱小组以期形成家庭式的关怀。最后,针对11位坠楼者中有9位都是新进厂不到一年的新员工这一现象,公司也将给新进员工进行心理性向测验,力争建立自杀防止机制,将引发自杀的隐性原因解决在萌芽状态。
针对媒体在现场提出集团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存在强迫员工签订“不自杀承诺书”,并且降低跳楼自杀抚恤金至适当比例等质疑,郭台铭表示,过高的赔偿金会带来负面的鼓励效应,但由于法律人士在行文上的“公文化”让人在情感上易产生误读,因此他宣布正式收回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