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8日,在“天府新城”的核心区域,总投资8000万元的“和芯科技研发中心项目”开建。与周围很多林立的研发大楼不同,即将开建的项目,并非是来自跨国公司的世界500强,而是“破茧”于成都,成长于成都,并最终领跑行业的本土企业: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从零开始,到如今年产值上亿,“和芯微”仅仅用了五年。就在今年,来自和芯微电子的USB3.0“成都造”将问世,该项核心技术成功产业化,将填补国内USB3.0核心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及市场空白,而“和芯微”也将驶入一片新的创新“蓝海”。
若要定格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成都高新区无疑是最有力的缩影。无论是诸如英特尔、富士康、赛门铁克、SAP等国际知名企业,或是诸如和芯微电子这样的本地成长型企业,以及由这样一批企业聚合而成的企业群,在成都高新区还有很多。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瞄准高端产业,直奔产业高端,对建设西部科技中心的成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坐标之下,以产业与创新立命的成都高新区,新的谋划,已成为行动。
企业实录
成都创新的“底气”
移动硬盘要备份一个电脑信息,需要多长时间?在以往可能要花上两小时,而随着USB3.0“成都造”自有核心技术产品的问世,这个时间仅为12分钟,实现从“小时”到“分钟”的提升。
若非提及,或许很少有人会知道,将传输数据速度提高10倍,完成从“小时”到“分钟”跃升的背后推手,是一家起步仅5年,在成都高新区迅速成长起来的本地高新技术企业“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和芯微电子是中国内地第一家掌握USB2.0和音频编解码核心技术,并实现批量生产的企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成电路IP核研发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数模混合IP核供应商。
就在今年,来自和芯微电子的USB3.0“成都造”将正式推向市场,从而填补国内USB3.0核心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及市场空白。“整个研发周期用了近三年,从现在市场形势分析,来自成都的USB3.0‘成都造’核心技术产品将占领国内50%的市场份额,并实现产品出口。”采访中,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铮贤透露,根据市场预测,到2013年,全球USB3.0的接口将达到10亿个,占全球USB市场的25%。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这家来自成都的企业,已计划从下月开始大规模推广该技术。邹铮贤预测,和芯微电子USB3.0技术,已与国际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到明年,USB3.0的市场就会‘爆发’,我们必须提前做好迎接这场机遇的所有准备。”
“与眼下广为使用的USB2.0技术相比,USB3.0技术在实现与USB2.0兼容的同时,其速度能够提高10倍。”提高10倍是什么概念?邹铮贤打了个比方,原来你用移动硬盘要备份一个电脑信息,可能需要花两个小时,而通过USB3.0技术,仅需要12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就能完成,成熟的USB3.0技术一旦推出,将填补国内同行业空白。
产业聚焦
一座城市,对一个产业的坚持
发展高端产业,直指产业高端,在成都高新区,诸如和芯微电子这样的创新“隐形冠军”,并不乏其身影。而这样的企业群,以如此迅速的态势聚集于一个区域,也绝非偶然。
“成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几大优势,几乎是其他城市无可复制的,城市、人才、文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一座城市,对于一个产业的坚持。”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教授叶裕民分析成都电子信息迅速崛起的态势成因。而这样的“崛起”现象,在成都高新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与体现。
高新服务助推产业聚集
“马太效应”加速形成
去年,富士康、阿里巴巴、马士基、中建材液晶玻璃基板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成功落户,京东方等一批企业相继投产或达产,英特尔、莫仕、索尔思等一批企业把海外或中国沿海生产线转移到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已有近200家企业迈进“亿元俱乐部”。
截至去年底,成都高新区共聚集各类企业1.3万家以上,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63家,软件类企业超过6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家。
“马太效应”的加速形成,除了产业群聚后,本身产业的磁场效应外,“高新服务”几乎已成为每次采访中,企业“落户理由”中必然提及的话题,而这样的“服务”,并非仅仅只是指“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服务,而是包括服务效能、企业融资、技术平台建设等更深入的产业发展专业“服务”。
记者了解到,去年,成都高新区在中西部率先开通“962000企业服务呼叫中心”,企业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反映自己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实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梯形融资模式”,帮助300多家中小企业实现担保贷款10亿元,150多家企业获得贷款利息和担保费补贴1200多万元,银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5亿元正式投入运营,全年规模以上企业新增贷款余额42.87亿元,位列全市第一,担保贷款余额位列全市之首。
与此同时,眼下,成都高新区已完成GLP扩建工程、生物医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面向3G的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应用孵化平台”,让企业不再需要支付高昂的仪器设备购置费用,而在技术平台上免费共享价值逾亿元的科研共享仪器设备,为企业创新“减负”。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三大产业集群率先实现跨越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正在改变东、中、西梯度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让成都和东部地区站在瞄准高端产业发展的同一起跑线上。
紧扣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抓住当前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立足高新区“三大产业六大集群”的产业基础,高新区将加速推进建成国内高端产业的重要基地。那么,实现“高端产业的重要基地”的路径又是怎样的?对此,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分析,今年, 高新区将力争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三大产业集群率先实现跨越。
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成都高新区今年将全力引进12英寸生产线,提高产能和技术水准,同时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端IC设计企业,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跃上新台阶。在光电显示产业方面,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全力推进高世代线落地建设,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和终端制造项目,不断延伸光电显示产业链,努力打造中国光电显示产业的重要基地。
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方面,眼下,成都高新区将积极跟踪吸引一批国际知名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大力培育和推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本土企业发展,全力将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成为成都最具竞争力和代表性的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