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专业机构预估,2010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达200亿美元,智能电表装置数量达1亿具,预测至2030年将可成长至1,000亿美元以上。不过,智慧电网在台湾并不包括在「4大新兴智能型产业」内,而是归类在绿能产业的能源资通讯产业项目,由于产业位阶不高,政府的补助与投入相对有限,因而将发展重点锁定在先进电表系统(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
事实上,资通讯技术进行能源监控与调度,包含电网管理、再生能源整合、先进电表系统、输配电自动化、住商与工业能源管理等领域,目前台湾地区政府仅就AMI为能源资通讯技术发展的核心主轴。有机构预测智能电表的装置数量每年成长约3,000万具,预估智能电表与相关资通讯系统年产值可达90亿美元。
根据经济部能源局的评估,台湾建构智能型电表基础建设,预计平均每年投入成本新台币62.8亿元,可创造每年68亿元的电业效益,减少用户每年253.5亿元电费支出,带动国内产业781.9亿元总产值。
官员指出,目前高压AMI电表除电力量测芯片(含软件)台厂无法生产之外,其余组件如通讯模块、电池、电表信息管理系统等,台厂均可自行开发生产。未来在用电端管理服务系统、电动开关与配电变压器等输配电产品、智能电表相关网通设备、芯片组与感测控制组件等领域,都是台厂具潜力的发展机会。
不过,台湾投入AMI亦有障碍需克服,例如AMI缺乏标准与规范,致使能源资通讯产品研发无所依循;再加上台湾缺乏大型平台软件厂商,系统软件竞争力较弱。不过,政府已规划于2011至2012年完成2.3万户高压AMI建置,并将先验证技术可行性及订定规格标准,辅导台厂产制具通讯模块的数字电表,再逐步推动台湾1,200万户低压用户建置。
根据统计,意大利是目前全球先进电表系统布建最为完整的国家,其配电公司Enel于2002年开始投入AMI的大规模建置,至2008年已完成3,100万户,装设比率超过90%,累计投资约21亿欧元,而降低营运成本及防制窃电之年收益可达5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