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日公布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美国青少年手机用户每人每天平均发送50条短信。短信交流超过打电话、网络即时聊天以及面对面谈话等方式,成为最受美国青少年青睐的交流方式。
每天50条
这项调查名为“因特网与美国生活”,由皮尤研究中心与密歇根大学联合完成,调查时间自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受访者包括800名美国青少年,年龄从12岁至17岁不等,他们的父母也接受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75%的青少年拥有手机,这一数字较2004年时上升30%。
青少年手机用户中,54%的人每天至少发一条短信,31%每天发送至少100条短信,15%每天发送200条以上短信。每人每天平均发送50条短信,其中女孩每天平均发送80条短信,男孩平均每天发送30条短信。
三分之二的青少年说,比起打电话,他们更喜欢通过发短信与朋友交流。不过,大部分青少年在与父母联系时,仍倾向于打电话。
调查结果显示,38%的青少年每天至少使用手机打一个电话,30%使用固定电话,24%使用网络即时聊天工具。
在16岁至17岁的青少年中,34%曾在开车时发短信,52%曾在开车时打电话。
手机用途多
这项研究还调查青少年除打电话和发短信外,是否将手机用于其它用途。
娱乐方面,83%的青少年使用手机拍照,60%用手机听音乐,46%在手机上玩电子游戏。
网络领域,27%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23%登陆社交网站,11%用手机网上购物。
对家长而言,手机成为了解孩子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64%的家长查看孩子手机内信息,48%使用手机监测孩子去向。98%的家长说,允许孩子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是方便与孩子联系。
52%的家长限制孩子每天使用手机次数,46%则限制孩子使用手机时间。62%将没收手机作为惩罚孩子的一种方式。
调查结果还揭示出青少年交流方式中的一些细微差别。例如,男孩发短信时通常不使用标点,而女孩在使用标点上的细微差别则传达出十分重要的不同信息。
“如果一个女孩在发送给另一个女孩的短信末尾打上句号,那可能意味着她情绪不好,”研究人员斯科特·坎贝尔说,年轻人短信中经常出现用标点组成的表情符号。
交流方式变
参与调查的皮尤研究中心分析师阿曼达·伦哈特说:“短信已成为当今青少年生活中的交流中心,过去18个月内,短信量飞涨。”
美国人口普查局去年年底公布一组数据显示,美国单月短信发送量过去6年内增长至少52倍,美国移动电话用户2009年达到2.76亿。
按照伦哈特的说法,与打电话相比,发短信资费更低;与使用电脑聊天相比,发短信移动性更强。另外,发短信易于躲避老师和家长监管。这些因素促使青少年对发短信青睐有加。
“青少年希望随时和朋友取得联系,希望对方回复短信,”伦哈特说,“这使得短信渗入他们生活中的缝隙……这是青少年和朋友之间交流方式的转变。”
调查结果显示,87%的青少年手机用户在睡觉时将手机放在身边。路透社认为,这表明手机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