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产业的战略地位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液晶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各界给予平板显示产业更多的关注,并支持国内的平板显示企业自主创新之路的发展。
欧阳钟灿指出,平板显示并非只适用于电视产品,从电视机、电脑、手机到户外大屏幕、数字电话亭,平板显示的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成为3C融合大势之下的“面子”工程,其背后蕴含的上下游产业群的年产值将超过千亿元的规模。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十数年的争夺,尤其是2009年的剧变,平板显示产业已经提前结束技术混战,TFT-LCD液晶面板技术淘汰CRT、战胜等离子,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更为明确。
现实的情况是,以日本夏普、韩国的三星、LG和台湾的奇美、友达为代表的行业巨头,几乎垄断了当前液晶面板产业所有的核心技术和绝大部分的出货量。
尽管中国的TFT-LCD产业奋起直追,如京东方2003年在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后,快速完成了技术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转变,其于2009年10月自主建设的8.5代生产线的开工建设,打破了国外对40寸以上液晶面板的垄断地位,开启了中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的序幕。随后,TCL与深超科技联合建设的TFT-LCD第8.5代生产线开工。此外,上广电、龙腾光电也通过合资方式进入TFT-LCD产业。但我国的面板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小,在产业机制和人才方面的综合竞争力较弱。
同时,全球液晶巨头对中国市场的进攻业已升温。尽管由于中国的彩电业规模过于庞大,CRT退出略显迟缓,但整个行业的替代正呈加速之势。2009年,外资厂商大规模启动向中国转移生产线的计划,国内宣布投建的7.5代以上生产线已多达8条,预计总投资额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平板显示的产业规模和市场潜力巨大,且具有资本与技术密集的特性,而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自主创新之路,需要多方面的系统支持。“当初,三星超越夏普,在液晶面板领域占据行业老大的位次,就是依靠自主创新以及政府支持下的规模化战略。”对于具体的支持,欧阳钟灿认为,在信贷和税收扶持之外,我国的平板显示行业还需要立法(产业振兴法案)、建立产业发展基金(集中支持战略性产业中的战略性企业)、金融工具(开发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实施特别折旧制度)、贸易工具(对进口合资生产线实行差别待遇,控制技术的转让条件)等全方位的扶助。
欧阳钟灿说,在CRT时代,中国彩电业曾经在核心元器件和专利上多年受制于人,不仅企业的命运被外资主宰,中国消费者也不得不承受进口带来的高价。“液晶显示时代不能让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