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周玉梅
“应在‘十二五’‘863计划’中的信息领域恢复设立微电子专题,在战略前沿、重点突破、需求导向等涉及微电子技术的研发上加大部署力度。”
“微电子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共识,这在未来也不会改变。但从‘十一五’开始,‘863计划’中的信息领域便取消了微电子专题部署,这一调整将可能减缓我国微电子产业前沿创新技术、共性技术的发展速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周玉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我建议在‘十二五’‘863计划’中的信息领域恢复设立微电子专题,为重大专项提供技术来源,以支撑我国信息产业和现代装备业的跨越式发展。”
产业发展面临创新瓶颈
周玉梅指出,微电子技术已经从微米级进入到纳米级,在新型电子器件与电路集成关键技术、硅基毫米波超高速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先进大规模存储集成电路、高可靠和低功耗集成技术等领域面临着前沿创新问题。
周玉梅告诉记者,国家重大专项在“十一五”开始实施,对有较好基础、能够充分利用多年自主创新成果的项目;对有较好市场前景,两三年内能够实现产业化,对当前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等要集中安排资金。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重大专项中部署了通用计算机的处理器研发,以解决国家战略和产业急需的高端通用芯片问题;在“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专项中部署了下一代半导体先导工艺技术、半导体设备的核心技术,以解决我国半导体工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这些专项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但从‘十一五’开始,‘863计划’中的信息领域便取消了微电子专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周玉梅告诉记者。她指出,这一部署调整使得我国在信息领域的支撑技术———微电子技术中的前沿创新技术、共性技术方面没有投入与支持,将可能减缓我国微电子前沿创新技术、共性技术的发展速度。同时,此举也将使“十二五”的重大专项缺少技术支撑。
应加大对前沿技术支撑力度
周玉梅告诉记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0年的8项主要任务,其中提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而作为信息领域的支撑技术———微电子技术在“863计划”的信息领域中却没有专题部署,造成了重大缺失。
因此,周玉梅建议,在“十二五”“863计划”中的信息领域恢复设立微电子专题,在战略前沿、重点突破、需求导向等涉及微电子技术的研发上加大部署力度,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物联网、医疗电子、节能降耗、电动汽车等技术及市场的发展,为重大专项提供技术来源,以支撑我国信息产业和现代装备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