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Ricmar总裁 Markus Thamm
与复杂的光刻设备相比,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晶圆包封机(Packer)、分类机(Sorter)的机械原理显得微不足道。但随着制程工艺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晶圆制造厂和封装测试厂采用了AWP(Automated Wafer Packer)自动化晶圆包封机台,不仅消除了搬运过程中人为失误,同时大大降低了搬运与存储的成本,更有效地防止晶圆的碎片和破损,从而使晶圆更方便、快捷和安全地从前道工序运送至后道工序或客户端。
2007年5月,奥地利公司Ricmar收购了IDE(Integrated Dynamics Engineering Inc.)的晶圆包封机(Packer)和分类机(Sorter)业务。时隔一年,Ricmar在上海召开半导体芯片传输/包封/镀膜设备推介会,并宣布与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SMEE)合作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借此机会笔者采访了Ricmar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Markus Thamm。
《半导体制造》:与老牌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相比,成立于2005年的Ricmar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何以与这些老牌的设备制造商竞争?
Markus:尽管Ricmar Sales & Service成立较晚,但Ricmar集团已经存在很多年,在欧洲相当活跃,已运作超过15年。我们大部分人员具有超过20年在半导体行业的工作经验,所以我们在半导体领域的基础是相当坚固的。目前,我们Sorter装机量列全球前5位,Packer装机量在所有竞争对手中居第二位, 但如果看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系统的销售量,我们是第一。
《半导体制造》:随着半导体产业向亚洲转移,欧洲半导体公司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Markus:我们看到很多欧洲公司将制造转移到亚洲,但仍然保留研发部门在欧洲,美国公司也一样。如果看我们的系统,Ricmar的理念是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来提高良率和降低制造成本。我们现在正在与几家著名的半导体制造商运作几个项目,试图在制程全过程中实现自动化,这是唯一的方法使我们比亚洲公司更具竞争力。对于两种模式:一是在欧洲研发、在亚洲制造;二是保留制造在欧洲,后者要想具有竞争力只能在自动化上下功夫,因为欧洲的人工成本比亚洲高得多。
《半导体制造》:您如何看待中国半导体市场?
Markus: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增长迅猛的半导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我们把中国作为Ricmar非常重要的市场之一。然而这里起步较晚、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大多集中在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不是高端的产品和技术。中国需要认真考虑不同的方法,自动化设备并不只是顶替掉操作工,它将大大提高良率、改善工艺的可靠性。
《半导体制造》:SMEE是一家国内研发、制造并销售光刻机的公司,Ricmar为什么会选择SMEE作为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Ricmar在中国的规划如何?
Markus:对于Ricmar,销售并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销售人员”,而是要了解半导体的制程工艺,只有了解整个制作工艺,才能销售好我们的设备。中国的代理、贸易公司遍地皆是,SMEE显然与这类公司不同,我们与他们的合作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我们在中国的计划由市场来决定。目前我们在中国刚刚开始销售,今后在中国生产制造,或者在中国生产组件、在欧洲组装都有可能。我想我们与SMEE的合作才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合作要视市场情况而定。
《半导体制造》:随着本土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兴起,国内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半导体设备企业,Ricmar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将如何面对来自他们的挑战?
Markus:Ricmar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将集团内各种产品及技术资源进行共享,将多种先进技术进行整合,通过技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致力为客户提高生产良率、降低成本,这是我们向中国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最根本出发点。
《半导体制造》:Ricmar一直在强调定制化,这是否意味着也为中国的用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定制产品是否有可能转移到本地制造?
Markus:定制化是我们的策略之一,我们也为中国的用户提供定制服务。我们通过SMEE的市场反馈不断了解中国客户的心声,更贴近客户的需求。定制服务本地化也是有可能的,但具体时间还不清楚,这要看中国市场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