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节后不久,本网记者来到了美隆电子刚刚乔迁的新公司,在一间布置淡雅但却不失书香味的办公室中,采访了美隆电子的总经理陈海升,听他娓娓道来美隆电子的管理经,在他的言语中,笔者渐渐领悟到了前面三个现象之于美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问题。
信心十足 风暴当中淘“机遇”
在这个全民陷入经济危机的大潮中,我们的话题自然也是这里谈起。笔者平时身处北京,平日看到的多是网上对于电子产业09年的悲观预测,而且也时常听人说起以广东深圳为首的电子公司倒闭、裁员现象,此次有机会亲身走到企业中去,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去听企业的抱怨与诉苦的。然在美隆,事实与笔者想的完全不一样,从一开始,陈海升就对应对此次危机带给美隆的冲击表现出了足够的信心。“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但是影响十分有限,我们的工厂在大年初四就已经开始生产了,因为春节之后是行业旺季,我们的工期排的很满,流水线都是全负荷运转,而且还有新定单不断地增加。我们之前的基础打的好,现在危机已经影响到了实体经济,所以我们的客户也要开始关心自己的采购成本了,越是这个时候,越多的企业老总才会看到上游供货商的价格和产品评测,这个时候对于我们公司来说,反倒更容易达成生意。”陈海升如是说。
陈海升把自己经营的事业比喻成卖大米,“大米对于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食物,不管到什么时候,人都是要吃饭的,而元器件就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大米’!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我们生产的‘大米’的品质,并且与客户达成长久合作,收获口碑的同时也要收获效益,你是做短期暴利项目还做长期百年老店,完全由个人的经营理念决定。”
在谈及美隆为什么在这场风暴中所受影响有限时,陈海升首先表明是因为美隆在发展过程中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经得起各种诱惑,并仔细为笔者分析了两点。第一,美隆对于客户的选择,并不是单纯的产品交易,他们更注重客户的产品结构,他们会考察客户的整体实力以及产品,如果客户的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基本上美隆是不会供货的;第二,美隆也十分注重客户的管理团队,尤其是管理层的做事风格,从管理层的做事风格中,就可以看到企业整体的风格,并看到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从这两点中,笔者看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陈海升在管理美隆时,更加看重公司的长远发展,因为,只有长远的客户才能成就长远的美隆。
销售零考核 贵在客户满意度
如果说在一个公司里,压力最大的员工是哪类人时,相信多数人会脱口而出“销售”。是的,在当今以销售为导向的社会里,每个公司的销售人员都承载着巨大的压力,而为了使销售人员能够达成业绩,每个公司会制定出明确的销售目标,销售人员会使出浑身解数去完成任务。但在美隆,却是在反其道而行之。美隆的销售人员,并没有固定的销售目标,他们是在追求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来使企业获得收益,快乐地工作,快乐地赚钱。
相对于销售数字,美隆更加注重客户感受,之所以不给销售人员制定销售目标,也是不想让销售一味地因为追求数字而忽略了整个销售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陈海升认为,只要是服务的细节做到了,客户合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让客户百分百满意,是美隆电子销售及其他人员追求的目标。陈海升说到:“我们的客户都非常看重我们的服务,再回到卖大米的问题上,不管你卖的是泰国米、日本米还是东北米,一定要做纯的大米,千万不能在大米里掺杂质。在保证了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又可以按时送货,及时解决问题,客户的感受就会很好。所以品质第一,但服务也要跟上。”
讲到服务,陈海升表示:“出了问题不要怕。”并为笔者讲了一个美隆的服务细节,当公司有客户投诉时,如果接听电话的第一个人员不是售后人员,那么接电话的人绝对不会让客户再次给售后人员打电话,而是记下客户的电话后,第一时间通知售后人员,由售后人员主动打电话给客户,并解决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在美隆电子发挥的淋漓尽致,都是解决客诉,“主动打”与“被动接”两种方式给客户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
厚德载物 个人魅力影响员工
在陈海升新办公室里的一面墙上,有一幅裱装精致的书法。“厚德载物”四个字一直在深深地影响着陈海升,由此也影响着陈海升的管理方式。就在这个大部分公司都紧缩开支,勒紧腰带过日子的节骨眼上,美隆电子却乔迁新居,搬到了位于华强北路华强广场A座的新大楼里,办公环境和条件与之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虽然开支比以前多了许多,但对于此,陈海升表现的还是很淡然,他更想通过此举来让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更有信心,并且他表示员工对于公司的发展也付出辛勤的汗水,所以这些是理所应当的回报。
在日常的事物处理上,陈海升讲究细致入微,并尽可能的亲力亲为,在他看来,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细节有没有把握好,大的战略方向有公司里专业人士在规划,如果他再把细节抓好了,那么结果往往是成功的,制定大方向不难,难的是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在记者问到陈海升为什么会有如此形式的管理方法时,陈海升说到:“佛家里有句话,那就是‘你越刻意想要,可能越是得不到’。在公司里,我们每个员工都是充满激情的,每个企业领导的能力、社交、渠道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并不是复制一个成功的企业经验就可以的,只能说是取其精华,将成功企业里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用到自己的管理中去,如果完全复制,一定是不可以的。”
结束语
整个采访过程,陈海升都表现的非常谦逊,他更愿意站在一个员工或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美隆的发展。在他的身上,有着汕头人特有的市场敏感性和坚持精神,但却少了一些“强出头”的锋芒。也许,这就是美隆可以平稳、有序地发展十几年的要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