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日前召开二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出席会议的30位正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对当前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难点和协会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考。
武平副会长讲到:上海协会动作应更外向型、更国际化,目前上海半导体产业发展到了瓶颈口,但中国IC设计企业在国内不能上市,只能痛苦地到国外上市,国外普遍对中国企业是不够关注,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重视更是不够。当前国内设计企业发展到1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在进入下一轮发展时都会遇到瓶颈问题。但目前国内的发展环境不到位,照此下去,再过5—6年这些企业将问题更多。初创阶段的中国半导体企业怎么发展?国外靠基金,靠商业运作、风险运作,而我国由政府主导产业,这个产业怎么发展?要往深层次考虑,协会应加强与政府的协调和沟通。
董叶顺副会长讲到:协会要帮助企业搭建横向沟通平台,让IC企业与汽车电子行业、通讯行业合作,与私募资金、投资人合作。现在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困难很大,企业支付银行利息等于又当了纳税大户。集成电路是战略性产业,国家对钢铁业、汽车业一投就是几百亿、几千亿,集成电路产业真正加起来也没超过10亿美元。集成电路产业没有持续投入是
不行的,国家对这个产业必须要有真正的扶持。
孙江燕常务理事讲到:加强产业链上下交流很重要,现在上海本土的设备材料业发展很快,某些自主创新的产品质高价廉,完全可以替代进口,连国外大公司都前来洽谈,但国内代工企业与设备材料企业之间各自缺少有效深入的了解沟通,希望协会组织推动横向间产业链合作,让产业链的上下游相互扶持。特别希望上下游的制造企业,多给本土设备材料企业提供替代、试用机会。
赵宇航副会长希望协会能组织不同专业领域,企业技术人员间的相互交叉培训,把人才培养工作做得更完备,让产业链上下整合得更好。
另外,会议上还就2009年1月我国将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集成电路产业造成的影响问题和到外省市招聘人才等事进行了讨论。信息委徐绍敏处长就专项基金项目问题进行了通报:2008年的专项基金由各委办具体审批,报市财政汇总平衡后,再报市政府批准由财政直接拨款。2009年专项项目今年9月开始启动申报,仍以关键技术创新、有标准制订能力的重大项目为引领,抓住企业集群、产业链互动、企业互动,大集团推动的项目为重点,但同一个项目不能同时向多个委办报,避免重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