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克瑞格贝瑞特(Craig Barrett)恐怕是众多跨国企业中在中国“露脸率”最高的企业领袖了。英特尔去年在大连新建的芯片厂“精确复制”了以往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其他工厂中所实施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战略。现在,他又带领英特尔加入到四川的灾后救助中。
“食人者”战略
贝瑞特1939年出生在旧金山市一个不很富裕的家庭,1957-1964年期间,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教达十年。1973年,他离开斯坦福大学来到英特尔。
“那正好是经济衰退的中期,我认为这个产业简直疯了。”贝瑞特说。一年后,他回到了斯坦福。但六个月后,他再次后悔了自己的决策,又以技术开发部门经理的身份重新回到英特尔。1992年他当选英特尔公司董事,并于1993年被任命为首席运营官,现任公司董事长。
贝瑞特认为自己在担任CEO期间给英特尔带来了两个重大变化:首先是英特尔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国市场上,中国已经成为他职业生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是加大了对通信领域的关注,即把计算、通信以及无线的能力进行融合。
贝瑞特倡导“精确复制”,这是英特尔苛刻的指导思想,以确保在高产出的同时,生产出基本上一模一样的产品,并减少公司在芯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彻底改变了现代生活,英特尔的芯片则是计算机的“大脑”。“我们的努力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还将继续改变世界的未来。”贝瑞特说。在管理层设想中,英特尔阵容强大的芯片产品将成为全球几乎所有类型的数字设备的核心,包括手机、平面电视、便携式视频播放器、无线家庭网络,甚至是医疗诊断设备,英特尔无处不在。
英特尔不断地投资通信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贝瑞特顶住压力投资280亿美元兴建尖端工厂和开发新技术,英特尔不断地投资通信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如Wi-Fi和WiMax。使得直到今天,英特尔的制造技术在整个半导体行业中仍然领先。
贝瑞特形容英特尔采取的是“食人者”的战略:在其他的人吃掉自己的孩子之前,先吃掉他们。每一代后继(的芯片)都是以占领前一代的市场为目标。
“我们正以每小时150英里的速度沿着道路飞驰,而且我们也知道在前面的某一处,有一道砖墙横挡在那里。但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糟糕的就是太快地停下来,而让别人超过了我们。”贝瑞特说。
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的经理们飞到日本学习这个国家的管理方式;但到了90年代末期,日本人开始到英特尔取经。贝瑞特将英特尔成功的部分原因归功于“建设性冲突”的理念。“人们可能在尖叫着争吵,但他们不是对人尖叫而是对观点尖叫。”
关注中国
1994年以来,14次频繁访华使贝瑞特成为最受国人关注的外国企业家之一。特别是日前,他奔赴四川地震灾区,首站就是重灾区彭州。
除了正在建设中的大连晶圆厂,英特尔在成都还有封装厂。不过地震给英特尔工厂带来的损失很小,仅用四天时间对设备进行检修后,就恢复了生产。
“地震丝毫没有改变我们在四川、在成都做大的决心。”贝瑞特说,“英特尔决心继续扩大在成都的生产能力和规模。”贝瑞特还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英特尔i世界计划”。
贝瑞特15年14次访华,其中有7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育和推动中国农村信息化的事业上。他说,“数字鸿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无奈威胁,没有跟上信息潮流的人将愈发落后,以至于无法在未来的信息世界中生存。贝瑞特为英特尔提出了一个伟大使命:填平数字鸿沟。
贝瑞特表示,数字时代的世界应该是平的,英特尔应该用自己先进的数字科技帮助世界更好地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并利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而在所有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中,最关键的就是通过教育和信息化提高人们的素质,让他们追赶数字时代。英特尔为此已经连续十年每年投入教育领域的资金超过1亿美元。
贝瑞特对中国市场倾注了心血。2002年来华时,他看到一张正在操作电脑的孩子的照片,并听说这个孩子的愿望是有自己的电脑,当即发动媒体寻找,满足他的愿望,送他一台“全世界最先进的奔腾4电脑”。
2003年8月,贝瑞特访华时与教育部签署了一份教育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培训50万名中小学教师,帮助教师学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