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靠建立的27个对外开放口岸开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边境贸易最大的省区。据乌鲁木齐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4.5亿美元,增速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位居第一。其中,对哈萨克斯坦哈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5.7亿美元,几乎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半壁江山”;同吉尔吉斯斯坦贸易则首次突破10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贸易总值同比增长了2.5倍,达2.3亿美元,俄罗斯也成为新疆第三大贸易伙伴。
新疆是中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形成沿边开放大口岸格局,拥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2个二类口岸,2007年全年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37亿美元。随着新疆边境口岸的陆续开放和不断发展,地处偏远的新疆迅速聚集人气和资金,人流和物流的增加不但极大地活跃和带动了口岸所在地区的经济,也使新疆成为中国东部发达省份甚至跨国公司青睐的地区。新疆发挥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坚持“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方针,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形成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的喜人局面。
新疆各地州市都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增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意识。乌鲁木齐围绕“建设现代国际商贸城”战略,努力营造“亲商、安商、重商、惠商”发展环境,地方财政已连续4年安排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地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自主品牌建设以及推进科技兴贸,实现进出口37.7亿美元,持续列全区首位;喀什地区实施“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经贸发展的政策,连续几年实现进出口跨越式增长,2007年进出口迈上10亿美元台阶达到1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倍,带动了外向型特色农业、林果业以及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塔城地区提出“绿色立区、工业强区、经贸活区、物流兴区”发展战略,大力建设绿色蔬菜出口基地,成为全疆果蔬出口重要的集散地。其它地州市也积极把发展开放型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疆有5个地州市进出口超过10亿美元,有9个地州市进出口同比增幅超过50%。
新疆作为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承接地的重要战略地位日渐显现,正日益受到国外客商关注和青睐,西部大通道作用明显增强。新疆2007年对外出口产品的70%来自内地,进口产品的70%以上是内地所需的资源能源性产品;边境贸易连接了亚欧大市场和国内三个三角洲地区,也带动自治区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口岸经济带发展。同时,贸易先行引导产业联动,近年来内地一些企业如北方奔驰、北汽福田、南京汽车、海信电视等落户新疆,把出口产品组装、加工转移至新疆的各类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以及重要的边境口岸等,有力推进了当地新型工业化发展。
外经贸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加大。2007年自治区GDP对外贸易依存度达30.7 %,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地方财税收入作出新贡献,据初步测算,2007年新疆对外贸易实现税收89亿元人民币,其中:缴地方财政的税收为17.2亿元,平均出口1美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0.15元。2007年新疆直接为进出口服务的人员达40多万人。
外贸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新疆在全国的地位。2007年前9个月自治区GDP对外贸依存度达27.74%,在西部地区比例最高。增加了地方税收收入。据初步测算,2006年自治区对外贸易实现税收65亿元人民币。扩大了就业。据统计, 2006年全区直接为进出口服务的人员达28万多人。
十一五期间,新疆还将继续加强努力构建大外经贸格局,打造开放型经济服务平台,把争取国家特殊支持政策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完善边贸进口税收政策,鼓励边贸进口,以落实边贸进口环节税减半征收政策;完善边贸企业注册地政策,争取国家扩大新疆边境小额贸易企业注册地范围,允许新疆各地州市企业均可从事边境贸易活动;放宽边贸出口商品限制,以扩大地产品出口;增加边境贸易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扩大原油进口;发挥区位优势,鼓励进口周边国家资源类产品;设立中国商品集散中心,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出口,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尽快与中亚各国签署农业合作协定和动植物检验检疫协定,促进新疆与中亚各国的农业合作;争取由商务部与新疆联合主办乌洽会,打造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家向西开放的展洽平台,使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增强的经济功能在新疆落地,进一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经贸合作;建立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专项资金,完善投资贸易出境体系;力争国家通过基本建设渠道安排补助资金,以加快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