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个咪头,孕育出一个大产业;小小的一个咪头,推动恩平走向大世界。
23年来,恩平麦克风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飞跃:生产企业从1家发展到300多家,年产量从10多万支发展到8000多万支,销售渠道已从过市到过省,从出口港澳台到步入欧美,每年出口创汇保持在4000万美元左右。可以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咪头已唱响大世界。
小咪头育出大产业
有谁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咪头会孕育出一个大产业。这个奇迹,就发生在恩平市。
恩平市于1984年与港商合资办起了第一家麦克风企业——江门精艺通信器材厂。1987年,又办起了恩平市电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两家企业终于有了自己的当家产品,尤其是江门精艺通信器材厂,随着技术力量的日益雄厚,从1987年起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并在质量上下功夫,其生产的“佳达牌”麦克风在国内名气迅速提升,与北京、上海两地的名牌老厂产品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管理不善,特别是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等诸多原因,江门精艺通信器材厂和恩平市电声仪器有限公司这两家以集体经营为主体的企业最终解体。企业不在了,但两家企业中一些眼光独到的技术骨干看准了麦克风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纷纷通过合作、股份或独资等形式,开办起生产麦克风产品的企业,然而企业主大多是靠自有资金办企业,搞了基建,已无资金投入搞科研,只能一家一户、小打小闹地干,生产的多是简单的有线麦克风,根本谈不上发展壮大。
面对这种情况,恩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从税收、资金、技术等方面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且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开发新产品和多元化发展。此外,引导麦克风企业围绕“产品名牌化”的目标,扩大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产品的质量,打造出企业的灵魂。
小咪头赢来大市场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差异化,一个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差异化。恩平麦克风企业生产的普遍是咪头,发展空间比较狭窄。面对这种情况,恩平的麦克风企业主在“求新、求特、求快”上功夫,一方面在咪头设计制造上立足于新颖和富有特色,广泛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把准消费者的心理,研究开发各类新颖别致的咪头。现在,恩平的麦克风企业,生产的咪头一般都有几百个款式,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如双艺电子、莱茵电子、恒达电子、邦华电子、金爵电子等,生产的咪头一般都在1000个款式以上。另一方面,恩平麦克风企业还从求快方面着手,十分注意咪头款式的更新换代,每家企业都安排一定的人力抓好新款式的研究开发工作。如今,恩平麦克风企业每三天便研究开发出一款新式咪头,各种款式新颖别致的有线、无线、会议型、教学型、演唱型麦克风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恩平的企业还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改变了过去单纯生产咪头的模式,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加大开发高级音响和先进会议系统、视频系统、调音系统等新一代产品。
时至今日,恩平麦克风企业已达300多家,年产量达到了8000多万支,占全国麦克风总产量的七成。
恩平麦克风是依靠从国外引进“洋”配件组装生产开始的。23年过去了,目前这小小的咪头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逐渐响亮起来,每年都有一大批麦克风精品从恩平销往世界各地,年出口创汇保持在4000万美元左右。
小咪头走向大世界
恩平麦克风产业刚起步时,由于受到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销售面只局限于广东省内。面对这种状况,恩平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教授当顾问,加大力度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坚持“办科技型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宗旨,依托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提高产品质量。功夫不负有心人,20多年来,恩平麦克风产业终于打造出一批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企业,麦克风企业产品质量更是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该市自有麦克风品牌达80多个,30多个品牌在国内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
为促使麦克风产品阔步走向世界,恩平市委、市政府还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利用各类展销会的机遇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在频频组织和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会的同时,恩平市委、市政府还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展销会,从2004年起,该市依托“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连续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联合举办了三届中国(恩平)麦克风及电声视频产品国际展销会,每次都吸引了超过150多家本地及来自国内外的麦克风电声器材企业参展。
随着恩平麦克风企业频频通过各类展销会走向世界,恩平麦克风产品的知名度在商界逐渐响亮起来,双艺电子、恒达电子、莱茵电子、海天电子、曼圣电子、金爵、邦华、华达电业等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已从过市到过省,从出口港澳台到横跨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