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IC库存
IC展台
电子资讯
技术资料
PDF文档
我的博客
IC72论坛
ic72 logo
搜索关键字: 所有资讯 行业动态 市场趋势 政策法规 新品发布 技术资讯 价格快报 展会资讯
  •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 新闻中心 > 时事热评 > 正文
  • RSS
  • 三联商社股权再拍卖 苏宁国美“暗战”升级
    http://www.ic72.com 发布时间:2008/3/27 14:01:00

      继持有的三联商社2700万股权被国美电器竞得后,山东三联集团持有的三联商社22765602股股权又将于4月2日被司法拍卖。此次拍卖可能引发国美电器与新进入者对于三联商社的控制权之争,而备受关注。种种迹象表明,国美电器不排除再度出手,而苏宁也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的潜在买家。

      控股权可能生变数

      三联商社日前发布的公告称,由于三联商社未能按时履行与济南商业银行的还款义务,济南中级人民法院委托山东银星拍卖行公开拍卖三联集团持有三联商社的22765602股限售流通股。显而易见,国美电器10.69%的持股比例与即将拍卖的约9%的股权所差不到2%,这意味着国美对三联商社的控股地位可能因此生出变数。

      仅仅在一个多月前的2月14日,也是因为债务纠纷,三联集团所持有的三联商社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2700万股被济南中院委托齐鲁瑞丰拍卖公司拍卖。每股2.46元的拍卖底价被名不见经传的龙脊岛公司疯狂地喊到了令人吃惊的19.9元,而拍卖前一个交易日三联商社的收盘价才为9.68元;龙脊岛最终以总计约5.4亿元的高价拿下2013年才能流通的三联股权,仅以不到2%的微弱优势成为三联商社的第一大股东。

      就在资本市场一片猜测声中,龙脊岛的后台——国美浮出水面。3月11日,三联商社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山东龙脊岛建设有限公司回复,自2008年2月27日起的可预见的12个月之内,收购人及实际控制人将不会进行资产剥离或资产注入等重大事项;也没有继续增加其在三联商社中拥有权益的计划。尽管这样,三联商社的股价还是一飞冲天,在大盘狂泄的背景下,连拉8个涨停,在资本市场出尽风头。

      围绕“渠道”的兼并

      有关资料显示,三联商社经过多年培育造就了宝贵的渠道资源。公司在山东内外拥有200家连锁门店,其家电连锁系统在济南乃至整个山东,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三联商社股权被拍卖,为国美提供了入主山东家电市场的良机。国美之所以对三联商社股权不惜代价,在一定程度上是看中了三联商社的渠道价值及其战略意义。

      回头看看,国美收购兼并步伐一直没有停止。收购大中后,国美得到了对方在北京的62家门店,加上自有的55家,国美在北京的门店数增至117家。而作为国美最强劲对手的苏宁,截至2007年12月底在北京的门店数为40家。在全国市场,收编加盟门店后,苏宁的门店数量总计在620家左右,而国美约1100家,两者差距依旧明显。近年来,国美依次收购了上海、哈尔滨、常州、北京、山西等区域性家电连锁品牌,实行多品牌的运作模式。入主三联商社则被看作是国美收编家电连锁的最后一个地方诸侯。

      正如业内普遍认同的那样,家电连锁整合是趋势,家电连锁业的“战国混战”正在成为历史。在市场份额取胜的年代里,拥有庞大的覆盖率意味着进货渠道的绝对话语权,甚至可以左右市场的价格界限,而厂家也更青睐终端庞大的销售商。面对日益扩张的国美,苏宁处境尴尬。对于这两大家电巨头来说,三联商社都是一颗举足轻重的砝码。

      国美借壳回归A股?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有国美收购三联商社之后,其实并没有获得三联商社的全部门店资源,国美动用巨额资金只是买到了一个空壳。无疑,除去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外,三联商社这块宝贵的壳资源对于国美来说非常重要,去年就开始酝酿红筹回归的国美电器,因为市值偏低错过了第一批回归的机会,而之后的红筹回归也因香港政府的建议而无限期推迟。

      在这样情形下,如果能够借壳回归,国美电器将提前实现回归A股的目标。不过,借壳需要解决关联交易等方面问题,会非常复杂。此外,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几大股东之间的磨合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有报道称,国美电器的预备方案是,将还没有注入上市公司的18个省市的300多家门店放入三联商社,这样就可以获得对三联商社的绝对控制权,随后再完成香港上市资产的回归。未来12个月内国美如果能将剩余门店注入香港上市公司并实现红筹回归,那么国美优先考虑这种方案;如果没有实现,那么借壳三联实现回归将是其必然的选择。

      苏宁暗战国美

      成为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后,国美电器总裁陈晓对媒体明确表示:“国美已经是第一大股东,再收购这部分股权没有意义,就算有其它竞争对手收购这部分股权,也不会影响到国美的控股股东身份。”苏宁电器的相关负责人日前也表态,目前苏宁没有收购三联股权的打算。三联高层同时否认了苏宁将购入三联商社股权的说法。但国美和苏宁方面态度,并未消除人们对二者争抢三联商社控股权的猜测。

      按国美方面透露的意思,在国美电器已经开始重组三联商社董事会的情势下,持有剩下约9%股份或者通过二级市场增持都对颠覆国美电器的强势入主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与控制永乐、大中100%的股权不同的是,国美电器目前实际控制的三联商社的股权比例只有10.69%,只比三联集团多一点。要牢固地作为战略投资者控制三联商社,继续增持显然是最好的方式,特别是收购三联集团剩余的股份或者通过二级市场增持。

      业内的看法是,对于三联商社乃至三联集团旗下家电资产看好的企业颇多,不排除有实力企业通过此次拍卖获得三联商社9.02%的股权,成为三联商社第二大股东,而国美电器也仅间接持有三联商社10.69%的股权,二者差距甚微。新买家还有望通过司法竞拍外加二级市场增持的方式,从而成为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

      《市场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前有消息称,2月14日三联商社2700万股权拍卖之前,苏宁已与三联集团达成一致,苏宁将通过拍卖接手三联商社控股权。只是由于国美的再次天价杀出,苏宁才饮恨而归。或许这次拍卖将是苏宁反击的最后机会。一个合理的推测是,既然已经投了血本,国美志在必得的心态同样坚决。正如一位分析人士所言,一方面,国美是目前三联商社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但仅持有刚过10%的股权,增持最后剩下9.02%股权对于完全控制三联商社实属必要,按照黄光裕以往的作风,国美一旦出手势必要得到三联商社的控股权。另一方面,苏宁早就有意三联商社,如果能取得这部分股权,虽然没有完成对公司的掌控,但国美也将失去先前高价所得的意义。

      ■相关链接

      黄光裕发家史回放

      2008.2通过第三方收购三联商社。

      2007年年底以换股和现金方式收购永乐。

      2007.12.14通过第三方收购大中电器。

      2006.7.25收购山西北方电器。

      如果要问,“近几年,家电市场内谁最会折腾”,估计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会是国美电器。短短几年间,国美就通过直接或第三方的形式进行了多次收并购案,涉及的资金更是逾百亿元。近日,国美又被爆假手第三方山东龙脊岛建设有限公司斥资5亿元,收购了三联商社。

      如此一来,据不完全统计,加上在此之前国美曾收购的哈尔滨黑天鹅、常州金太阳等区域性品牌,以及上海的永乐、北京的大中等,国美系目前收购的家电连锁企业已超过10家。

      神秘的第一桶金

      2004年,黄光裕35岁,这一年,黄光裕的国美家电连锁平均每天的销售额是6000万元,并且拥有了数家近万平方米的单店。用了17年时间,黄光裕成为了中国新贵,他的财产在“胡润百富榜”上是105亿元,位列中国第一;《福布斯》的数据则是13亿美元,在荣智健之后,位列中国第二。

      黄光裕是潮汕人。《周府》记载:“潮民力稼穑,收果木、蔗糖及鱼盐之利,经商不出布帛、米粟之门。”人杰地灵的潮汕久有经商的传统,出过不少巨贾名商,最有名的莫过于李嘉诚。

      1985年,黄俊钦高中毕业,而黄光裕则还没有读完初中,和许多潮汕人一样,他们决定出去闯一闯。

      黄光裕和哥哥带着从老家筹措来的4000元钱,选择了内蒙古作为自己的第一站。

      最初和同时代的大量广州、福建商人一样,他们从事贸易——在内蒙古寻找商机,然后通过潮汕、深圳、广州的厂商关系,贩卖当时的一些短缺物资。

      到现在,黄光裕的第一桶金依旧是个谜。我们能够知道的只是,在1985年左右,他和他的哥哥正是通过上述这类生意获得了第一笔创业资金。

      黄光裕并没有在内蒙古待很久,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认为内蒙古的市场太小,他想找一个更大的城市。他问自己的哥哥,周围的城市哪个最大,黄俊钦告诉他是北京,黄光裕就决定到北京看看。

      低价:黄光裕的连锁之道

      这个主要做推销的年头也成为黄光裕发迹前的最后一个年头,但黄光裕走上国美之路却又和这一年的推销密不可分。1986年,黄光裕从广州进了一批服装。后来黄光裕承认,自己的这个选择是错误的——他选的衣服根本没有人喜欢。

      在《105亿传奇》里,黄光裕说:“我心太粗,布料、季节性等问题让我头疼,我干不了。而电器,大家都要用,风险也不大,作为当时的几大件,电器比较昂贵,也不会很快被淘汰,比较定型,我做起来比较合适。”

      没出两个月,黄光裕和黄俊钦就放弃了服装销售,把服装店完全改成了电器店,但电器从何而来?过去积累的客户关系,为黄氏兄弟这一时期争取到家电产品货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们还专门派人去广州番禺等地直接进货。另外,面对走私的质疑,黄光裕则说自己当时出售的很多国外家电主要来自北京最大的收购站——在那里有大量出国人员从国外带回来的家电产品。

      1987年和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买家电的唯一去处就是大商场,而作为国有企业,大商场的家电定价普遍比较高,这也造成了整个行业缺乏竞争力。如何把消费者从大商场吸引到自己的小店里来呢?黄光裕想到的就是价格,他分析说,当时国有商场的家电价格过高,所以一旦一个电视机的价格相差一两千元的话,就完全能够把顾客吸引过来。

      十多年始终不变的低价策略让国美和黄光裕无往不胜。

      国美的低价拓展模式在2001年后达到了新的高度。在2001年5月之前,国美在全国仅仅拥有13家连锁店,而此后,国美的扩张迅速升级,到2003年,国美直营门店数量突破100家,国美在香港的第一家门店——旺角商城也成功开业。

      以低价开路的国美在黄光裕近乎狂热的引导下,创造了家电零售业的连锁奇迹。


    www.ic72.com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 行业动态
  • 市场趋势
  • 政策法规
  • 新品发布
  • Baidu

    IC快速检索: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
    COPYRIGHT:(1998-2010) IC72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客户服务:service@IC72.com 库存上载:IC72@IC72.com
    (北京)联系方式: 在线QQ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10-82614113 传真:010-82614123
    京ICP备06008810号-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10 号 企业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