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发现,一向以“高品质”标榜自己的跨国IT品牌产品价格,在国内外很多都以两张“脸孔”示人,包括索尼、戴尔、惠普等IT品牌,都存在产品在华定价比外国高10%的现象,对此,很多跨国公司都不予置评。有专家认为,跨国品牌利用中国消费者的崇拜心理而制定的营销策略,目的在发展中国家争取利润最大化。
高差价达定价五成
记者通过走访港澳和内地市场发现,在中国市场,跨国IT品牌产品的定价比国外市场高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些产品定价与国外差价普遍从10%到20%不等,最高可达50%。
如索尼、佳能等单反数码相机,港澳的售价普遍比内地的要便宜10%以上,而一些高端日系、美系笔记本电脑定价,国外市场已比中国市场低15%~20%左右,而更有品牌电脑国内与国外的定价相差更超过万元。
事实上,不仅是产品,就连一些服务,跨国品牌对中国消费者也以不同价格区别。过去,微软的Hotmail邮箱就对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如果在Hotmail中国网站注册这种邮箱,用户只能获得2MB的邮箱空间,而如果用在Hotmail国外注册,则可以获得250MB的空间。
关税对定价影响小
有跨国企业销售商表示,对于进口产品来说,考虑到关税问题,产品定价会比在国外的价格更高属正常。据相关规定,国外生产的电子产品若通过正常渠道进入中国国内市场销售,需缴纳30%的关税以及17%的增值税。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规定只对没有内销权的跨国企业有约束。根据法规,如果产品是在中国制造,但是该企业没有内销权,要在国内销售,手续上必须通过出口转内销,此类产品则需缴纳30%的关税以及17%的增值税。但事实上,目前很多跨国IT公司早就通过“在中国设立工厂”的方式取得了在中国市场的内销权,其产品在中国国内销售,并不存在高额关税问题。
水货至少有10%利润
跨国企业的产品对中国消费者制定更高的价格,直接导致了“水货”泛滥。据了解,由于跨国企业的产品在国内正规渠道上的定价比国外高出10%以上,这无疑为水货走私商留下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据悉,国内市场不少水货产品逃避正常关税并盈利。
在跨国企业的国内高定价政策下,水货商成为消费者购买“便宜”跨国企业产品主要渠道。尽管不排除部分产品为原厂正货,但由于很多跨国公司对国外购买的产品并不提供的售后服务,无疑令想购买“便宜”跨国企业产品消费者的风险大大增大。另外,不少奸商以改装的次货冒充水货产品,徒增许多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