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日前在CeBIT展会上展示了两款采用45纳米工艺的新型处理器,其中一款是代号“上海”的四核服务器处理器,另一款是代号为“Deneb”的四核桌面处理器。
早在今年1月,英特尔就发布了16款采用45纳米工艺的新型处理器,同采用65纳米生产工艺的上一代处理器相比,它们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在某些应用中性能更强。AMD此前表示,将于今年某一时间开始采用45纳米生产工艺。从今天展示的两款新型处理器来看,AMD兑现了这一承诺。
AMD新推出的两款处理器都由其Fab 36工厂制造。Fab 36位于德国德累斯顿,是一家300毫米晶圆工厂,目前已经开始采用AMD和IBM联合开发的45纳米“high-k”工艺。尽管已经公开展示,但“上海”短期内不会正式发布。有消息称,“上海”具有6MB三级缓存,可以有效地解决“巴塞罗那”存在的问题。“巴塞罗那”三级缓存的延迟过高,而且只有2MB,对于需要共享三级缓存的四个内核来说太小。
如今,45纳米已经成为业界热点。英特尔声称,45纳米将在到2008年成为市场主流。英特尔在全球将有四个工厂生产45纳米处理器,其中有两个工厂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生产45纳米,另外两个在2008年上半年开始生产。
基于此,英特尔预测,到2008年第二季度末,45纳米和65纳米的处理器届时会有一个交叉点,也就是说,45纳米的市场占有率到时会超过65纳米。
在去年12月份,中芯国际上海12英寸芯片生产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功投产。另外,中芯国际上海芯片厂投产后不久的2007年12月26日,中芯国际与IBM达成了45纳米芯片代工协议。
据悉,在90纳米芯片的基础上,中芯国际上海芯片厂正在积极酝酿65纳米、45纳米的芯片生产事宜,并计划在今年年底试投产45纳米芯片。
业内人士指出,AMD宣布在下半年转向45纳米产品,也就意味着其“正式加入”45纳米“大战”,这将使本就“热闹”的45纳米芯片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