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IC库存
IC展台
电子资讯
技术资料
PDF文档
我的博客
IC72论坛
ic72 logo
搜索关键字: 所有资讯 行业动态 市场趋势 政策法规 新品发布 技术资讯 价格快报 展会资讯
  •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 新闻中心 > 市场趋势 > 正文
  • RSS
  • 成本压力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重新洗牌
    http://www.ic72.com 发布时间:2008/2/26 13:19:00

      今年以来,原材料上涨、油价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工薪上涨、租金上涨等导致的成本持续攀升,加上人民币升值超过预期,使得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企业在接订单报价时左右为难,既担心报价过高价格竞争优势殆尽,又担心报价跟不上成本涨幅而导致亏损。2007年,广东近千家鞋企倒闭,这种势头至今尚无趋缓迹象。

      成本压力正在加剧一些区域中小企业重新洗牌。从长远来看,从世界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史来看,这种阵痛未必都是坏事。

      在我国,出口企业无序竞争、出口秩序混乱的状况由来已久。

      其一,资源密集型产品本身就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基本上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往往体现出明显的过剩特征,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消化,因此,很容易形成过度竞争。

      其二,我国许多企业生产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往往缺少品牌营销,各种产品之间的档次差别、质量差别不能拉开,常以消耗能源、损失环境和压低甚至以拖欠劳动者工资为代价,加之企业之间的可替代性强,造成我国企业对市场价格的掌控能力非常弱,只能通过争相压低价格在竞争中取代对手,使得压价成为一种残酷的企业生存博弈之道。

      其三,缺少行业协会这种重要的协调机制。行业协会是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有利于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避免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对行业内利益的协调和维护能力非常强。而在我国,行业协会由于缺少足够的权威、认同度和协调能力,无法在抑制恶性竞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激烈而残酷的竞争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的短命。统计显示,由于许多中小企业只追求眼前利润,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与信心,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已从平均7.3年减少到3年左右,并有加速缩减的趋势。但是,大批的中小企业倒下,大批的企业又随之起来,这使得我国中小企业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从根本上重新洗牌的机会。

      市场的变革往往发生在环境最恶劣的情况下——缺少品牌意识与长远规划的企业陆续被市场淘汰出局,而新的中小企业面对难以消化的成本望而却步,无法继续制造恶性竞争,而那些精于营销,善于把握市场机会,有品牌意识的企业趁机进行扩张,填补被淘汰企业留下的市场。

      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正在面临这种局面。首先,资源价格、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将长期保持。资源的日渐紧缺是全球性的难题,人们对未来资源匮乏的预期与现实的供不应求因素,不断推高资源价格。同时,受国内需求旺盛和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等因素影响,流通环节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势明显加快。资源密集型企业的存在基础已经发生动摇。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逐渐完善,及用工荒、技工荒等现象的推动,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升已经是大势所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基础也在发生变化。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因素在不断加大企业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遭到削弱,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加剧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淘汰速度,为行业内重新洗牌提供契机。

      因此,面对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的压力,我们应客观面对、区别对待:对于那些低附加值又污染环境的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不应过于忧虑。而应该大力扶持那些有品牌、技术优势的企业,加快行业的洗牌与整合步伐,使一些企业做大做强,脱颖而出,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成本压力或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重新洗牌,为一些优秀企业的崛起提供一个契机——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也都是在经过这种阵痛之后才成长起来的。


    www.ic72.com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 行业动态
  • 市场趋势
  • 政策法规
  • 新品发布
  • Baidu

    IC快速检索: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
    COPYRIGHT:(1998-2010) IC72 达普IC芯片交易网
    客户服务:service@IC72.com 库存上载:IC72@IC72.com
    (北京)联系方式: 在线QQ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10-82614113 传真:010-82614123
    京ICP备06008810号-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910 号 企业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