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月份包括CPI在内的宏观数据即将出台,经过了突如其来的雪灾,各方对CPI的预计都不甚乐观,市场各方预计CPI将在7.1%以上。
从目前已公布的一些金融数据来看,紧缩似乎将是央行下一步当仁不让的选择。
央行上周公布,1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猛增至天量8036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广义货币供应(M2)增速也以18.94%创下20个月新高,对于这些已公布的经济数据情况,市场普遍预期管理层会再次动用常规调控五金|工具,比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
至于央行是否采用加息以抑制CPI进一步走高,目前也存在争论。有观点认为,央行现在面临控制通胀的压力仍然很大,不过受到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尤其是考虑到次贷危机所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中美利率的倒挂,进一步紧缩的措施可能会有所缓和。
为应对次贷危机,今年1月美联储在8天内已将利率下调了125个基点,而近日美联储主席的表态又暗示美联储可能还将进一步降息以应对未来的经济衰退。如若成行,中美之间的利率倒挂还将进一步扩大,这将进一步刺激热钱涌入套利。
另一派观点认为,因为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热钱进入只为简单套利息差的成本很大,所以,能吸引热钱进入的还是不断抬升的资产价格,在此情况下,央行没必要在加息问题上投鼠忌器。值得关注的另外一个数据则是海关公布的1月份贸易顺差数据,194.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额远远高于市场预期,这中间是否有热钱潜入的踪影也未可知。
在目前雪灾和美次贷危机影响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央行下一步行动将表明其未来政策取向,市场在观望等待,有专家预计,央行政策的明朗化将会在全国“两会”前后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