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和韩国LCD面板制造商的业务蒸蒸日上,第3季获利创下历史新高,和死命在提高获利的日本LCD电视业者的获利形成明显对比。
日本股市的舆论认为,LCD业者明年的销售仍将续强,显示面板买方市场的末日已经降临,两者间的均衡态势已经开始改变。
台湾最大的LCD面板制造商友达上周发布11月营收较去年骤升61%,达新台币534亿元。该公司第3季销售和净利皆创下历史新高,台湾排名第2的LCD制造商奇美电情况亦然。市场认为明年两家公司的营收和获利仍将持续走扬。
韩国制造商三星电子以及LPL第3季亦发布强劲获利,为近3年来首见。
自2006年中旬以来,上述4家亚洲公司便放缓生产的脚步,导致供需吃紧。走过面板价格每年下跌40%的低潮,部分面板价格开始反弹向上。
不过一直到最近仍被视为电子业赢家的Sharp及其它日本业者,因为LCD电视业务的表现黯淡无光,第3季业绩未尽理想。日本业者异口同声,“随着Vizio及其它廉价电视的供货商介入北美市场,产业竞争正在加剧。”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台湾办公室的资深副总David Hsieh表示,“如果将此视作短期现象而予以忽略,恐怕言之过早。”“LCD产业的结构已经改变,因为全球能够供应LCD电视面板的制造商数量已经减少到大约5家。”
《日经新闻》指出,所谓的第6代厂,以及一些能够生产更先进电视面板的工厂,其建造成本超过1000亿日元。韩国两大集团的势力庞大,不过一度拥有5家主要制造商的台湾,则由友达在2006年10月并购广辉。彩晶已经决定专攻LCD显示器制造,此举使得中华映管成为电视面板制造业界的第3大。
日本一向是LCD面板技术的领导者,不过现今除了Sharp之外,已经全部撤出LCD产业。Sharp生产的面板80%以上供自家使用,因此并没有掌控市场价格的能力。
中国中等规模的制造商正在考虑进入LCD面板市场,不过David Hsieh表示,中国国营企业不会冒险投资1000多亿日元在一个波动剧烈的市场。
曾经有一度,面板制造商为了争夺市占率,必须不间断的大量投资设备。不过现在随着大多数业者退出市场,已经没有必要再割喉竞争。
目前全球有大约60家LCD电视制造商,因此杀价对零售商是家常便饭。事实上,Hsieh预估即便面板价格走稳,LCD电视价格仍将继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