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手机综合通信最便捷的操作界面、实现国内PC市场占有率前三”——这是飞信许下的承诺,但在飞信的一次次升级中,中国移动发展IM市场的决心却透露出新的含义。
“今天您Fetion了吗?”这是中国移动给飞信的定位,其欲将飞信打造成每位用户每天使用的一款随身软件。在中国移动飞信的官网上,已经开始为2008版的飞信大做宣传,与此同时,在飞信频繁发布的升级公告也透露出一个信息——研发、测试团队在为这一软件大花心血。集结内力、攻对手于不备,中国移动在飞信上的发力预示出移动IM不只是“一个即时通信业务”这么简单!
愿景背后
“飞信定位为‘中国移动的综合通讯服务’,以电信和通信领域的应用为主,互联网应用为辅,不与QQ、MSN短兵相接。”——这是今年6月,飞信正式商用时,中国移动飞信项目的负责人员公开表示的态度。但就其发展的轨迹来看,这种说法并不令人信服。
一位参与飞信项目的工程师向记者透露:手机版QQ、MSN以及PC版QQ、MSN、Skype已经被列为飞信内部的竞争目标,“手机端第一、PC端前三”的承诺也是由此而来。中国移动早已经意识到随着移动网络带宽不断升级,曾经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业务都将会在移动网络上重演,其经营方式也应该由“以经营信息网络为主”向“以经营客户关系为主”转型。而飞信将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关键一步。
在保障良好的用户黏合度方面,能够提供实时、准实时、非实时等多种通信模式的一站式服务是客户的最大需求。就这一点而言,在互联网应用已经广泛渗透的基础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形成了使用IM、E-mail等的习惯,据CNNIC统计,2007年6月,中国网民1.62亿,70%使用即时通信服务。能否占领这一市场是在无线互联网时代发展成败的关键一环。
早在2006年,中国移动就已经对内发布各梦网业务线中不再新增聊天社区类梦网业务;对于现存的聊天社区类梦网业务,亦有一系列“收网”举措,一方面固然是为治理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其欲将飞信推置移动IM老大的意图已经很明显。
“在不回避与现有IM服务商竞争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无线互联网应用业务”或许是藏在飞信商用之初,其官方表态背后的真实愿景。
坎坷的入口
随着移动网络的升级换代,数据业务增多并将占据绝对主导,语音业务IP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互联网移动化加速,IM服务商将借助移动互联网将其业务带入移动数据通信甚至语音、视频通信领域。
在这种情势下,移动运营商现有文本和语音服务被替代将是迟早的事,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也将挑战运营商传统的收入模式,另一方面,未来业务量和客户归属的争夺也将直接影响移动运营商的品牌。
飞信是中国移动打开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其希望借助飞信友好的互动界面、丰富便捷的服务内容与现有用户建立更好的关系,一方面在将用户牢牢地吸附在自己的网络上,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另一方面,在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过程中,将更多增值业务服务推广出去,开辟移动互联网时代依靠广告、提供虚拟个性增值服务等的盈利模式。
就飞信使用情况而言,参与测试工作的工程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飞信的功能还不如QQ丰富,性能也不是很稳定,界面设计还不够人性化,整体定位也还有些混乱;其还表示:涉及飞信研发、推广的需求收集、设计研发、技术实现、质量保证、产品运营等各部门都在各自推进工作流程,各部分还没有实现很好的衔接。
在中国移动对飞信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认为“手机上使用飞信太复杂,不知如何操作”和“手机客户端网络不稳定”的用户分别占到了24%和10%,这也是飞信版本不断升级的原动力之一;此外,认为终端限制的用户也占了很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