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有关分析师认为,国内用户对刀片式产品的冷落主要是传统观念和消费习惯上的原因,在塔式到机架式,再到刀片式服务器的扩展进化路线上,中国大部分用户仍处于第一个过渡阶段中。中国用户的“延时”特性体现了刀片式产品所具有的时间价值,为中国服务器厂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
3月28日,已筹备近半年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标准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高标委的责任是制定中国服务器标准,形成完整的中国服务器产业链体系。
成立之初,便有曙光为代表的30余家国内高性能领域的重要企事业单位加盟。随后,在高标委筹备阶段就起草的《刀片式服务器管理模块技术要求》电子行业标准草案顺利通过了信产部的审议,这意味着中国刀片式服务器标准的制定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曙光公司的有关 专家认为,“标准”、“产品”和“市场”这个三角平衡决定了一个“新标准”的成败。只有标准,而无产品和市场,则标准最终会成为一纸空文。太多闭门造车出来的“标准”在市场面前遭遇到的冷落就是例证。而只有产品和市场,控制不了标准,又会沦落为单纯为产业上游打工,对 提升企业的长期核心竞争力没有太大作用。
因此,曙光采取了“标准与产品并行发展、产品与市场相互促进”的思路。首先按照标准推出产品,随后通过产品的成功销售,最终落实标准的“权威”性,使其产业地位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