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高科总量控制助推业绩增长
稀土高科年报显示,2006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7亿元,净利润79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77%和505.87%。业绩有如此大的增幅,确实让投资者惊喜,但同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同步猛增654%,这不免又让投资者找不着北。
非经常性损益一向有着公司利润“调节池”的称号,稀土高科是不是也在“韬光养晦”?一位熟悉稀土高科的分析人士给了记者一个肯定的答复,稀土高科没有隐藏利润。他告诉记者,稀土高科2005年的非经常损益为112万元,而2006年的数字差不多在840万元。这其中有变化的主要是公司对在建项目镍氢电池极板以及镍氢动力电池两块业务的计提准备。这两个项目都是引进项目,一直没有投产。现在看来,要到6月底才能具备验收条件,真正投产要到下半年了。因此,这部分的损益有一个明显增加。
另外一个不确定性因素是政府补贴800多万元。另外,由于新会计准则以及税收因素产生的损益在170多万元。平安证券分析师彭波告诉记者, 我国从2005年开始对稀土行业一系列整顿措施的出台,特别是自国土资源部2006年4月下发“从4月26日起全国停发稀土矿采矿许可证、明确稀土矿2006年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以来,南方等地区大量减产,加上下游市场活跃,原料需求增大,我国稀土市场在经历了漫长的6年低迷时期后,终于在2006年有了较大的起色。稀土精矿、碳酸稀土、氧化钕和氧化镨钕等产品价格均出现了大幅度回升,行业昂首步入景气周期。
稀土高科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收入增长迅猛:碳酸稀土同比增长85.35%,稀土氧化物增长1112.52%,另外,稀土精矿增长10.56%。彭波认为,2007年,稀土的价格还会有一个向上的走势。国家对稀土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007年开始,国家稀土生产计划将由指导性调整为指令性。在稀土行业进入景气周期时,稀土高科作为稀土行业龙头在产品销售和定价上的话语权开始展现。从2006年5月份开始,公司就开始对长年下游客户采取“限量供应稀土精矿”的销售策略,以确保价格能长期维持在一定的高位。这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