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前,我曾报道因市场发展减速,日本柔性电路制造商遭遇多起破产的情况。韩国和台湾也正经历发展减速,而且近来其它国家也传来了有关该行业的类似报导。
发展减速的诱因之一是2002年至2004年柔性电路需求的惊人的增长。在此时期,柔性电路及其原料需求显著上涨,尤其体现在多层刚/柔和无胶柔性层压板方面。商家的总供应量不足,而客户正寻求更多商家。新制造商进军该市场,而众多刚性板制造商扩大了其产品线,包括柔性电路和刚/柔电路。在这一蓬勃发展时期,20多家新原料公司开设了有关无胶层压板的车间。
不幸的是,好景不长。尽管柔性电路需求依然强劲,但市场上商家过剩,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对于该行业的另一大负面影响是现有库存的增长。在原料供应量较低的时期,买家开始累积库存以应对未来的短缺状况。目前,库存水平高于所需,而该市场自2004年下半年起一直经历发展减速的状况。
新兴小型企业的衰退现象十分显著,其中一部分尚未取得任何收入便不得不关闭柔性电路业务。较大型制造商采取了激进措施在该行业中求生存,而这加剧了行业竞争和混乱的局面。
去年年初,一家韩国公司就经历了这一状况。韩国第二大柔性电路制造商Young Poong收购了整个韩国
Korea Circuits集团。这其中还包括韩国最大的柔性电路制造商Inter
Flex。
该新公司的总收入为500多万美元,但如今现状已截然不同了。Young Poong的主要客户是LG电子,而Inter
Flex的主要客户是三星集团。三星和LG都不允许其商家向其竞争对手供应类似产品,以保持其完整的安全状态。包括顶级管理层在内的大量雇员从Inter
Flex离职,并找到了一家新柔性电路公司。(该新柔性公司今年曾被大型欧洲印刷线板公司收购。)三星集团对此现状表示不满,并立刻开始将业务由
Korea Circuit集团转至其它制造商。尽管Inter Flex上季度遭遇了重大亏损,但某些制造商的业务正享有意料之外的增长。
台湾柔性电路行业面临着另一种形势。各公司对蓬勃发展时期供应问题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大型客户(大多为EMS公司)决定运用自身的柔性电路生产产能。大量柔性业务从独立的柔性公司中撤离。这些柔性制造商正力图在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求生存,而部分制造商却面临着严峻的财务状况。
消费类市场的柔性电路需求仍不断增长,但其需求量尚不足以满足制造商的大量产能要求。柔性电路行业存在在的竞争和衰退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
一周标题
Casio Micronics(日本大型带式基底制造商)
开发了下一代膜上芯片(COF)基底,线空间为20微米。其将于2007年开始批量生产。
滕仓(日本大型柔性电路制造商)
将提高整合式金属散热片(HIS)的产能,其计划2007年收入将增至原来的三倍,达40亿日元。
Seiko Epson(日本大型电子公司)
开发了全球最薄的电子纸,其分辨率达192点/英寸。
厚度:96微米
夏普(日本大型电子公司)
在龟山市创办了新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彩色滤光片的新型喷墨印刷系统将传输带长度由300米缩短至18米。
Ulvac(日本设备制造商)
开发了一款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用于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中的piezo设备。
滕仓(日本大型柔性电路制造商)
为带所有聚酰亚胺系统的多层刚/柔电路开发了一种新型内建式生产工艺。
东丽工程(日本设备制造商)
预期2006年焊接设备业务将增长10%,增至80亿日元,其产品种类将超过140款。玻璃芯片接合器引领该业务。
Kuraray(日本大型聚合体材料供应商)
因遭遇重大亏损,将终止背投电视的屏幕原料业务。该生产厂将用来生产其它光学产品。
信越化学(日本大型化学公司)
将把12英寸硅晶圆的月产能由70万单位提高至100万单位。其它两家工厂也将能生产12英寸晶圆。
索尼(日本大型电子公司)
将在Slovakia建造新液晶电视装配厂,其年产能达300万单位。该新工厂将于2007年7月开始投入运营。
LG化学(韩国大型化学公司)
2006年上半年发送了5874万平方米的液晶显示器偏振片。LG拥有全球第二大供应商地位。
雅马哈(日本设备供应商)
将大量生产两款新型检测机"YVi-X2"和"YVi-Mini",以用于印刷线路板装配生产线。YVi-X2能够处理光学X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