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决心不可动摇
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而软件和集成电路作为信息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产业,无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
最早的30年
我国最早着手研究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196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集成电路初级产品;但直到1999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品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还不到1%,而且技术档次滞后了几代,国内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供给率只有10%左右,而且所能提供的几乎都是中低档产品。
“在这个时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虽然与美、日等国的差距不断拉大,也没跟上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体步伐,但这种状况不仅没有得到发达国家部分人士的‘责难’,还引起了国外友好人士的担忧。”杨学明说。
飞速三年
但是,自从“18号文”推出以来,在我国掀起了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的热潮。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集成电路的投资规模超过了前30年投资总和的两倍多,而且投资主体主要是社会资金。这三年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数据显示,2001年全世界集成电路产品销售额比2000年下降了30%左右的情况下,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销售额仍然有所上升;2002年全球集成电路产品销售额只回升了1.7%,而中国集成电路产品销售额却增长了40%以上;2003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销售额又继续增长了30%多。
另外,中国的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开始步入世界主流技术领域,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开始进入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航道。
“尽管这些进展还没有改变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低和支撑业相对滞后的局面,但是却使得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人们坐卧不宁,于是他们就开始对中国发难。”杨学明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断以WTO为借口制造中美贸易摩擦,甚至因为集成电路增值税的问题而启动了WTO的争端解决机制。
发展决心
2004年底,中国与美国数次谈判后决定我国集成电路增值税退税2005年4月1日起停止执行。
但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停步。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2006年1月~9月我国IC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35亿元,增长速度达到46%,预计2006年我国IC产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大关,芯片制造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13.12亿元,增幅为38.9%。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而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则将软件和集成电路列为未来两大发展方向之一,力图实现技术突破。
该规划中称,要集全国之力攻关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电子元器件等重大战略性基础科技,逐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最终突破发展瓶颈。
“国家加速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杨学明认为,现在调整与完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原则应当是,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