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首先由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秘书长刘长宽先生作开幕词,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培训。电子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王秉科副司长为培训班致词,并介绍了目前国内电子产品的消费情况、电子废物污染控制情况和国内应对欧盟RoHS指令的行动。
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黄建忠处长作了题为“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重点为大家解读了由信息产业部等7部委联合颁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内容包括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目的和意义、如何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安排。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雷文工程师作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相关标准化介绍”,内容包括国际上和国内有关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标准,特别要提的是,我国从2005年已开始起草制定了8个行业的标准,其中已有3个标准完成。这些标准的制定将会对今后这方面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培训班特别邀请了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闫军主任和北京市化工研究院的尹洧总工程师介绍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问题。
闫军主任的报告题目为“我国应对RoHS指令的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及实际应用”,主要内容有欧盟的WEEE指令和RoHS指令的产生背景和执行时间表及指令对我国的影响,RoHS指令检测的标准体系和检测程序,又介绍了与检测有关的仪器及应用实例。
尹洧总工程师从环境保护的层面介绍了电子废物中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有关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内容,解读了由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颁布的“废弃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在讲课过程中,上下互动,气氛活跃,教员对学员提出的有关法律法规、检测技术及具体操作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讲解。
11月13日,培训班全体成员参观了通过国家认证——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实验室,实验室齐全的前处理和分析设备让大家大开眼界,受益非浅。
培训班为学员准备了培训教材,结束前进行了结业考试,对考试合格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同时,在培训班上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51份问卷,共收回46份答卷,占全部学员人数的90.5%。答卷统计结果如下:
有43.5%认为举办类似的培训班很有必要, 56.5%认为举办这一培训班有必要。
有41.3%认为这次培训班办得很成功,50.0%的认为办得成功,6.5%的认为办得一般,2.2%的认为办得不成功。
对类似的培训班有19.6%认为可以一年办一次,45.7%的认为可以半年办一次,2.2%的认为两年办一次,32.6%的认为可以不定期地举办。
由于对具体仪器的问题可以多选,无法统计百分数,只给出具体数字,对仪器感兴趣的:X荧光(20个)、原子荧光(16个)、原子吸收(18个)、紫外可见(16个)、气相色谱(14个)、液相色谱(22个)、质谱(16个)。
准备购置仪器的:X荧光(4个)、原子荧光(2个)、原子吸收(1个)、紫外可见(2个)、气相色谱(2个)、液相色谱(4个)、质谱(3个)。
仪器购置计划:很快(40%)、半年内(10%)、一年内(10%)、2年内(20%)、5年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