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再次成为大亚湾区产业升级平台
大亚湾西区的樟树浦至响水河一带约有近8平方公里建设土地,大亚湾区正拟以此为平台,加大“招商选资”的力度,通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使大亚湾区产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再历一次质的飞跃。
西区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44.5%
近年来,大亚湾西区正逐步形成以电子、汽车零部件为龙头的支柱产业,带动全区工业经济质量不断提升,成为拉动工业快速增长的新增长点。
据介绍,受国家宏观调控、金融风暴影响,1992年至1999年,处在起步阶段的西区工业年平均增量仅为2000万元。大亚湾以大项目的落户为契机,2000年始加大了对西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以电子资讯产品、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西区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27269万元,迅速增加到2005年的171979万元,年平均增量为28942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4.5%。2005年西区工业完成增加值171979万元,比2004年增长37.1%,占全区GDP的32.4%,对全区GDP的贡献率达53.1%,拉动全区GDP增长12.3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显示,在2005年大亚湾区的经济增长中,西区工业的拉动举足轻重。西区已成为与大亚湾石化区比翼齐飞的一翼。
第二轮产业结构调整提上日程
业内人士认为,西区工业目前存在的五大不足,使西区工业的第二轮产业结构调整提上了日程。
据了解,这五方面的不足分别为:一是在经济建设低潮时期,对一些工业项目的引进实行低门槛政策,造成了一些工业项目布局过于分散,布局不合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二是目前大亚湾区的电路板企业多集中在这一区域,除几个电路板企业间有形成产业链条、产业有关联外,其余的企业几乎无任何关联。此外,在整个产业结构中,还突出存在着制造生产加工中间环节强,研发和物流两头弱的问题。三是产业基础十分薄弱,普遍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大多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以订单生产为主,企业没有开发设计能力,生产也不稳定。此外,小规模、技术落后的小型加工企业也为数不少。四是除个别企业有自主开发产品之外,西区高新产品的主要技术来源来自于国外和港澳台,部分企业和生产环节仍维持劳动密集型作业方式,劳动生产率低,产品的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外向型(外源性)经济比重大,国有、集体、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偏小,产业发展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部分企业长期以来的销售网络大多在外国市场,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显得不足。
重点建设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十一五”期间大亚湾区将以西区为平台,以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依托,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重点建设和支持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发展,将西区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来推动大亚湾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西区将重点发展以机电一体化、高端印刷电路板(PCB)、数码激光系列产品、印刷电路板加工用精密数控机床系列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东风车城、东风本田等企业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大亚湾区将全力配合东风本田、东风众科等企业搞好增资扩产,支持东风车城不断扩大规模,将西区的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继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的比亚迪项目年初在西区动工后,日前,深圳粤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大亚湾区签订了项目投资意向书,欲在西区兴建“深惠汽车电子工业基地”。目前西区已初步形成了以东风本田、东风易进、东风众科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其中东风本田公司已形成年产24万台(套)轿车零部件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