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IDF揭开了新构架的神秘面纱,过去传言的构架名称“Merom”现在被INTEL纠正为正式发布的官方名称-“Core”,它将衍生为移动CPU版的Merom,桌面CPU的Conroe和服务器领域的Woodcrest。虽然INTEL声称Core是为适应新时代CPU在性能和功耗双方面的需要而全新设计的构架,但从官方发布的新构架技术文件来看,我倒认为Core其实是INTEL基于Pentium M(Banias)构架、溶入了Netburst精髓技术的改进构架。而Pentium M(Banias)本身就是由传统的P6构架改进而来(P6构架取代了Pentium的P5构架并沿用在PentiumPro、Pentium2、Pentium3上多年),所以Core构架的推广其实是P6家族的继承人重返了INTEL王座。
当INTEL的以色列团队宣称Core构架将沿用5年至10年时,他们的计划是在“多核”上发展,不过INTEL的多核概念和IBM及SUN的多核概念是不完全一样的,IBM及SUN的多核CPU目地是弥补单核CPU处理性能的不足,而INTEL的目的就多了一层意义-遵守摩尔定律预言的CPU发展道路,每2年将CPU的晶体管数量翻一倍。旧的Netburst构架的首要任务是提升运行频率,而新的Core构架的首要的任务则是更好的集成多颗核心、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任务、保持高的功耗/性能比,集成更多的核心和缓存同时意味着集成更多的晶体管,而频率则因为流水线的数量少而提升的十分缓慢。不过按此发展势头,摩尔定律至少在近5年内是可以继续实现的,偏执狂INTEL的行动再次反驳了之前评论界盛行的摩尔定律失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