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 (国际数据信息)公布2006年亚太区十大趋势预测:e-Empowered Employee的需求日益增加,形塑2006 年亚太区(日本除外)信息电信市场趋势蓝图。在即将迈入崭新的2006年之际, IDC预测,亚太区域未来一年将因(EEE)概念的兴起,而大大刺激并影响信息电信(ICT)市场成长及支出总额。 IDC 亚太区总裁Eva Au表示,拥有精良科技应用的员工,即所谓“e-Empowered Employee”越来越能运用科技来提升生产力与反应效率。随时随地均可在各种地方完成工作,从常规工作地点到家庭、旅馆、机场大厅或计程车上。工作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小,员工不再局限于办公室内才可办公,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也可扩充为一周24x7小时弹性运用。科技发展不仅将可用以提高生产力,更可支持随时联机、知识主导且距离快速缩短的全球经济体。 因此,能够应对市场动态发展出创新策略及供应模式的企业,以及能够将员工对组织价值链最佳化,以面对e-empowered employee概念带来的挑战、并将商机转化成实际获利的企业,未来将有机会成功。 IDC相信,e-empowered employee概念对于组织效率、实时信息的取得、缩短上市时间及快速反应市场多元动态的能力,都将有直接的影响力。 Eva Au说,2006年,IDC 预测亚太区(日本除外)的电信服务支出将增长8%,总额达1750亿美元以上。而亚太区(日本除外)IT支出则预测增长9%,总额将超过1100亿美元,中国与印度即占本区域内所增长总额的 64%。虽然全球政治、健康与环境上均有不确定性因素,但2006年经济总表现将维持稳健,再加上企业无不追求企业体与员工更具竞争力,亚太区的信息电信产业均将维持良好发展。 IDC相信,发展的三大主要区块将会是e-Empowered Employee工作的企业(Enterprise)空间,服务企业的厂商(Vendor)社群,及整个信息电信业(ICT Industry)。其中消费者对硬件、软件、连结性(connectivity)与内容持续地采用,未来将从家用扩展至工作的应用上。一旦消费者将家庭使用经验扩充至企业 (Enterprise ),将需要工作环境内拥有至少相同水平的knowledge-based服务,因此 CIO与事业单位主管们将更需要仔细考虑企业投资的优先顺序为何,以适时因应组织内竞争力需求的变化。而未来对“扩充性”的需求,再度重新成为企业重要议题。 另厂商(Vendor)社群将需要创新其商业模式,改进其供应方法、功能选择与客户服务,以因应企业(Enterprise)的需求及采购习惯之所需。此外,现存的产业(Industry)模式将面临必须改变进入市场 (go-to-market) 策略的压力,这也将鼓励在开发、分配与支持等过程进行能协助降低成本的实验。将使有意进入此产业的新厂商有所机会。 由于 e-Empowerment主要指消费者为主的经验,因此e-Empowerment 将成为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一般民众在工作环境中对信息电信的发展有何期待的基准。 IDC 针对2006年亚太区(日本除外)信息电信所做十大预测: 1.无线内容产品(Wireless content packages)维续消费者支出热潮。 2006年亚太区 (日本除外)信息电信支出预估将增长30%,从去年90亿美元增长至120亿美元,整个无线内容产业,包含游戏、音乐、手机铃声、图象及TV等,都将因服务供应商在娱乐事业中所提供的内容及 feature rich应用软件、外加成本较低的服务及宽带的配套服务的激增,而大量刺激增长。 2.Skype 的兴起及消费者采用 VoIP 一般消费者用之VoIP市场仍呈现稳定增长,非常规的电信服务商也开始添加这个领域,如eBay收购 Skype、Yahoo!与 Microsoft共同收购VoIP服务供应商、及Google推出自有的VoIP软件- Google Talk。VoIP在企业的采用上也将增长,由于服务供应商欲复制在消费者使用的经验到企业端的应用上,而计划推出企业用的低成本、集成声音、数据与图象会议的解决方案。 3.集成趋势让消费者选择更丰富使用者对科技应用更为熟悉,移动装置也更智能化。 IDC预测2006年整个亚太区(日本除外)集成式装置出货量将可达1500万只,较2005年增长24%。 4.IT集成(IT Consolidation)将推动基础建设取得及管理新模式的出现企业将面临提供更高层级IT服务绩效表现、但基础建设成本仍要降低的挑战,以满足多元化的商务需求。 IT集成是能协助简化现有环境复杂性、以为未来建置服务导向架构 (SOA)的根本。渐渐地,企业将藉由长期、全面的计画来建置IT,以更有效管理成本,并获得更大的扩充性、动态分配资源及利用率。 5.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发展日臻成熟本区域内BI五金|工具将逐渐成熟,预期2006年可增长 10%,达3.15亿美元。BI功能也预期将能有所改善,应用软件也将可更紧密集成,让员工仍能在受控管下简易地取得与使用。使用者也将需要更快速、更容易使用的搜寻引擎,而软件厂商将负起改善与强化的重责大任。 6.身份识别与登录管理 (Identity and access)将会是瞩目焦点,主要回应政策规范增长的主因来自市场对于可能发生的大量个人信息遭窃、资料控管问题、及未经许可之登录所引发的后续商业与法律后果等相关议题相当关切,因此符合政策规范是主要促成身份认证与访问 (IAM)软件支出决策的要素。提供的产品将以具扩充性的解决方案、符合政策规范与标准化为主。已在当地市场创建良好知名度、及稳定的通路与合作伙伴网络的地方性厂商,将会形成强劲的竞争,甚至与国际性大厂一同竞争。 7.动态弹性(Dynamic resilience)成为终极目标 随着企业越来越依赖其IT基础设施、对安全性的认知也持续提高,IDC认为动态弹性(Dynamic Resilience) 将成为企业如何运行业务的全面性策略,企业将主动寻求永续营运的方案,以解决对企业重大的业务流程能持续运作不中断的需求。 8.需要新型态的结盟来满足业界软件需求 IDC 预测2006年,那些仍未开始以顾问公司(consulting firms)、及能专为垂直市场提供解决方案的独立软件厂商(ISVs)为结盟对象的大多数系统厂商以及企业应用软件厂商,将开始从此方向着手,主要因为顾问公司及 ISV等都提供了独有之垂直领域的商业应用。未来厂商将面临藉由结盟来集成各式产品,否则便面临淘汰的压力。 9.开放原始码在特定市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渐受普及 IDC 认为,在2006年,成立更多开放创新的社群将是业界一个重点项目,透过常规方式来创造营收,如对 每个使用的版本收费或收取专利权费用,在开放原始码软件渐普及的情况下都将受到考验。厂商提供软件免费但收取安装费用,因此一旦开放原始码后软件便容易取得,客户便较有意愿购买相关产品或服务。开放原始码开发成本便也能在整个业界互相分担。 10.服务供应模式持续发展 服务供应模式在企业与厂商主导活动的结合下正持续发展,境外委外(Offshore outsourcing)及公用式 (utility-based) 的服务越来越引人注目。信息业在发现IT服务与 BPO的提供内容部分相同,因此开始有如IBM收购Daksh及网络为基础的服务供应商﹣新加坡公司NCS提供BPO服务。服务供应商也将不再认为自有并掌控整个服务内容及供应过程是有利可图的事业,因此,转而透过全球化、本土化及结盟来扩充其能力可及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