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家庭远景”,多年前人们已经对它有所了解,但是在多年后的今天,数字家庭依然是一个远景而非现实。在PC已经开始进入64位时代、手机开始进入3G时代的时候,数字家庭为何依然是远景?虽然原因复杂多样,但数字家庭与单纯某一个领域产业相比较而言,确实拥有融合多个领域更加复杂的组成。
在消费电子(CE)与PC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时候,虽难以判断传统家电厂商与计算机厂商之间的兼并融合走向,但他们对于数字家庭领域势在必得的决心则显而易见。但是,无论家电厂商还是计算机厂商,对于数字家庭的核心认识却均集中在“简单易用,互联互通”八个字。
随着终端产品逐渐丰富,竞争日益加剧,可实现某种功能的专用芯片和能够保证互联互通的通用芯片将大行其道。对于芯片厂商而言,无论是实现高端应用的功能,还是实现最为简单的应用方案,都将带来无穷商机,正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以及闪联更多地倾向于将数字家庭定义为数字多媒体生活,将家庭数字化应用大概分为六层结构:最底层是物理网络,包括以太网、802.11a/b/g;然后是网络协议,包括IPv4和IPv6;接下来是终端控制层,包括UPnP(即插即用)、AV、CDS、RIO等;媒体传输使用现成的HTTP标准;媒体格式应用JPEG、LPCM(AV格式)、MPEG等成熟标准;最上层是数字版权管理。并且,致力于开发面向家电设备的芯片构建模块、参考设计和软件堆栈,如数字机顶盒、数字电视和数码录像机。与之相对应,海尔等所倡导的“e家佳”,更将冰箱、微波炉乃至窗帘、门灯等家电设备统统实现联网操作。
对于芯片厂商而言,数字家庭的形式和定义并不一定局限在一种模式。在终端设备能够保证互联互通、实现可互操作功能前提下,芯片厂商切入数字家庭领域中的应用方案将更加广泛。数字家庭能够带来的是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对我国处于增长中的半导体产业的巨大拉动。
从大方向上来看,通用CPU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在短期内很难被打破,这与国际市场所强调采用PC或者数字媒体适配器(DMA)的数字家庭方案密切相连,对于我国IC设计公司而言,进入门槛和取得收益的比例需要仔细权衡。但在相同领域中,强调互联互通、可互操作并不见得一定拥有一个核心中枢的方案,则给我国芯片产业增添无穷活力。
传统家电厂商切入数字电视领域,以及核心无线网络等领域后,与之配套的芯片设计公司开始逐步展现活力,从核心电视芯片解决方案到数字机顶盒以及网络网关等方面着手,不失为进入数字家庭领域的另一途径。
目前,我国芯片市场自主供应能力约为17%左右,大量产品需要进口。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市场对于电子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已经紧随美国之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自身设计、生产能力不足。
面对数字家庭这样的新兴市场,除核心领域产品之外,其他能够带来家庭生活便利的数字电子产品都应该归类为数字家庭领域。简而言之,除高端数字媒体领域之外,低端应用如门灯、家电控制等方面的芯片技术将是我国大部分IC设计公司未来的利润丰厚型产品,而这样的领域将促进芯片厂商和整机厂商形成有效联合,快速构建起整体产业生态。
-本报特约撰稿人 庞春霖
据CCID统计及预测,2002年~2005年我国LCD驱动电路需求量大幅增长,今年需求量将达到14.87亿块。其中,通信类和计算机类产品中手机用彩色STN驱动电路模块、笔记本电脑及液晶电脑监视器用的TFT驱动电路模块年需求增长率将达到30%~50%。今年我国TFT-LCD电路模块需求量将达到1.1亿块。
产业链条协同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分工专业化的不断发展,使产业上下游的关系更为紧密。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密集产业,往往产业链条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发生变动时,会极大地影响整个产业。
平板显示和半导体,是现代IT行业中两个关键的基础产业。由于功耗低、发光效率高、轻薄小巧,目前各种平板显示已经成为生活中主要的显示产品。而处于上、中游的半导体行业,也伴随平板显示的成长而飞速发展,形成了现代产业中最为密切的一种互生互利关系。
最近,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加入中国光学光电子|激光器件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成为中国液晶产业链中的一员。同时,有消息称,我国最早建设第5代TFT-LCD生产线之一的北京京东方科技集团将要涉足IC设计领域,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据介绍,一条第5代TFT-LCD生产线,对驱动电路的需求每年就达到3亿美元。据了解,京东方成立设计公司,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这条5代线和以后将建设的生产线对驱动电路的要求。平板显示与半导体产业互相依存,协同发展的状况可见一斑。
按照显示技术与半导体技术的作用关系,可以把半导体行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平板显示提供电路驱动作用的产品,如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另外一类是为平板显示提供背光等作用,甚至直接组成显示产品的半导体器件,例如发光二极管等。
同时,在平板显示工艺中,也开始使用半导体制作工艺,例如薄膜晶体管显示器(TFT)等。在使用设备上,半导体和平板显示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无论是哪一个产业取得进步,都直接作用和影响另外一个产业的发展。
各种平面显示产品,例如LCD(包括TN、STN、TFT)、OLED、PDP等,都统称为平板显示产品。而在平板显示系统中,提供驱动作用的集成电路,不但决定着平板显示屏|显示器件的像素数量、亮度、响应速度等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着平板显示的成本和价格竞争能力。
LCD领域驱动IC需求旺盛
根据有关方面统计,2004年仅是手机主屏显示所需要的驱动IC就为6.2亿颗,而到2007年则预计成长为7.1亿颗左右。而副屏则由于折叠式手机的迅速发展,需求将由1亿颗增长为1.6亿颗。加上手持摄像机、数码相机、车载显示等其他小尺寸显示的迅猛发展,仅仅是中小尺寸驱动IC的总需求就将由目前的20亿颗提升到2007年的24亿颗。
而在大尺寸LCD显示方面,由于TFT在电脑监视器上对CRT的取代,以及在电视上对PDP的挑战,在未来,其大量的使用也将进一步带动驱动IC的需求。在LCD中,驱动IC的作用往往是为串行和并行电路,也就是Gate和Source驱动提供一定频率的信号,利用LCD结构形成的平板电容,提供或保持稳定的电压,使液晶分子根据电场改变而发生转动,以达到显示的目的。
由于一颗驱动IC的驱动能力有限,当需要驱动的Gate或Source的条数越多,则需要的驱动IC数量也同步上升。因此,显示像素的多寡决定着驱动IC的使用数量。
在质量上,由于分辨率、响应速度、开口与亮度等都与驱动IC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对驱动IC在性能上,例如保持稳定的电压以及精确的频率方面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