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GPS组件愈来愈小,芯片愈来愈便宜,随之发生的,就是GPS功能大举进入手机、PDA、NB、数码相机等移动装置。当GPS无所不在,将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与冲击?各方业者又该如何自我定位?
GPS产品在1990年之前,大多应用在军事、航空、航海、测量、农业、地理、营建等专业领域,由于初期产品体积大、功耗高,价格也相当昂贵,因此市场受限。其后由于产品体积逐渐缩减,功耗降低,价格也渐渐降低至一般消费者可负担的水准,因此逐渐被应用在登山、旅游等休闲用途,而与电子地图结合的汽车导航应用,也成为主流应用市场之一。
而在GPS芯片愈来愈小,功耗持续降低的趋势下,各种便携式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导入GPS,更成为备受看好的应用。尤其是在手机、NB、PDA,甚至是数码相机、个人媒体播放器、游戏机,以及手表等各种随身装置上的应用,似乎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方面,GPS芯片业者陆续推出更小、更省电的单芯片产品,企图切入数量最大的手机市场。另一方面,手机业者则期望藉由整合GPS功能,提供新的应用,让GPS成为手机的标准功能,而再度激起一波换机潮。电信业者则倚重于AGPS技术,积极发展定位服务,增辟一项新的营收来源。而原有的传统GPS终端接收设备业者,则在此一潮流中伺机应变,力图以差异化的产品功能,或是更贴心的软件接口,以及生活信息服务,抓住新一波商机。
只是,即使传统GPS接收终端设备业者力求精致化与差异化,手机内建GPS势必还是会瓜分掉部分汽车导航与运动休闲市场。至于未来内建GPS手机大量出现,将取代掉多少GPS接收器原有的市场?会带来多少冲击?目前并没有人能提出明确的预估,业者也大多语带保留。
手机整合GPS市场诱人
GPS接收装置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为手持式接收器,一类则为车用GPS。而在手持式接收器中,除了较早进入消费市场领域的旅游运动用接收器之外,目前受到高度关注的,即是整合进入手机的应用。
在手机应用上,除了单纯的GPS定位信号接受之外,也衍生出了A-GPS技术。A-GPS的优点,在于定位速度快,并且有美国E911法规强制规定将来手机必须内建定位功能,而使得市场大为看好。
然而,A-GPS也有其缺点,隐藏的问题不只一个,例如在商业机制方面,由于A-GPS必须与电信营运业者合作,势必将产生一笔额外的定位服务费用,而这样的利润如何分享,目前也还没有产生明确的商业模式。必须与电信服务营运商合作并分配营收,即是A-GPS定位服务将面临的较大变量。而在技术面,A-GPS的定位准确性也还不够。
但是因为每年数亿支的手机市场实在太诱人,早已吸引了各家一线GPS芯片大厂抢进。而这一块市场,其实也是只有一线大厂才玩得起。原因在于,当GPS要整合进一支手机,必然面临与通信整合的问题,难度比单纯的GPS接收芯片高了许多。因此规模较小的芯片业者,大多数对于手机内建GPS市场望而却步。
那么,小型芯片设计业者的机会何在?有些业者选择从「导航信息系统」(Navigation Info System,NIS)的角度切入。美商掌微科技(Centrality Communications)即是其中一例。掌微舍弃了高门槛的Telemetics,而从车用GPS最重要的导航需求着手。
掌微科技亚太区营销业务协理江焕勋表示,该公司的芯片产品,为了进入单机式的车用后装市场(After Market),采用二合一设计,将CPU与GPS核心整合成为单一芯片,并附加其它功能,例如MP3、多媒体播放等。以其Atlas II芯片而言,即整合了CPU(250 MHZ)、DPS(200MHz+)、CAN、GPS基频(8x),以及2D绘图等功能。而在GPS芯片整合趋势上,江焕勋认为目前主要朝向定位速度的提高,以及价格的降低二方面发展。
标准化与差异化的取舍
从GPS设备业者的角度来看,GPS应用市场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以目前GPS芯片大厂纷纷推出单芯片产品的趋势,又将对下游的终端设备业者产生何种影响?
长天科技业务处副总经理林弘杰(图2)表示,以该公司的角度来观察GPS芯片走向单芯片设计的趋势,首先碰到的即是标准化与差异化之间的取舍。由于单芯片虽然使得整体价格大幅降低,但是也有其限制。例如单芯片设计往往在信号输出上较为受限,同构型也较高,下游厂商若想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在设计上较为缺乏发挥空间。而芯片业者再推出标准化的单芯片后,是否能掌握消费者需求,配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而实时推出改良产品,也令人存疑。林弘杰认为,为了解决此一疑虑,芯片厂若能保留部分弹性空间,让下游厂商得以自行依其需要而改变参数,才可能解决单芯片在这方面的弱点。
目前在2G手机的GPS应用,主要还是采取外接式GPS接收器,用蓝牙与手机连接。若是手机本身要内建GPS,则立刻面临体积加大、信号互相干扰,以及手机本身的成本提高等问题。林弘杰预期,内建GSP的手机,将分别走向高端All In One以及较为平价的轻薄短小型的GPS手机为主。前者将强调多功能,而后者则将强调小型、轻量,与省电,而这也将是单芯片GPS的发挥空间。
至于手持式GPS接收器,在神达的Mio系列GPS产品走红之后,已经引起一阵跟风,类似产品大量出现,原本分属不同产品领域的PDA厂商,以及传统的GPS厂商,纷纷向类似的GPS PDA靠拢(图4)。但目前也已经出现各种竞争产品同构型过高,失去差异化的现象。林弘杰认为,对于终端接收器厂商而言,提供更好用的使用者接口(UI),与产品外型设计,将是着力的重点。而长天科技长期专注于GPS终端产品开发,目前产品以配件类GPS产品为主,目前也已开发出单一系统的手持式接收器。
单芯片使GPS产品普及化
在GPS芯片市场占有率最高的SiRF,即将于今年第3季正式量产上市的新型单芯片SiRFstarIII系列芯片,预计将对GPS应用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以接收能力而言,第3代芯片SiRFstarIII的接收效能比第2代芯片提高了25倍,可达到-159dBm,使得GSP接收器将可以突破使用限制,在以往较为不良码接收环境之下,依然能发挥功能。部分业者甚至认为,由于SiRF此款第3代芯片的效能大幅提升,将使今年成为GPS市场的重要转型期。
至于GPS产品价格的下滑现象,也可能随着SiRFstarIII的正式大量出货而发生。业者表示,到目前为止,GPS产品其实并未真正发生低价化现象,原因即在于目前的GPS使用者大多为先驱型消费者,市面上产品数量销售数量也不多,因此价格仍保持平稳。但是预计在单芯片的SiRFstarIII上市后,将很快促成GPS应用产品大量普及,价格也大幅滑落。
林弘杰表示,未来内建GPS的手机普及后,差异化的定位服务将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在软件与内容(例如:地图、生活信息、广告服务等)着手,提供“不只是定位”的服务,对于下游厂商而言将更为重要,也更为关键。
SiRF业务经理姜修仁则表示,第3代芯片SiRFstarIII将RF芯片组与Microprocessor整合成为单芯片,并分别有内建4M内存与不含内存二种产品。在价格方面,第3代芯片将比第2代的SiRFstarII高出3~4美元左右。以目前客户反应来看,可发现下游厂商表现出明显的意愿与兴趣,对此产品颇为看好。而在手机的GPS应用上,姜修仁观察,目前台湾业者大多将GPS应用于PDA Phone与Smart Phone,且大多以外挂接收器为主,而单独强调GPS功能的Feature Phone反而较少。至于GPS PDA,也由于神达Mio带动,而持续发烧中。